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保值增值為何成難題(金海觀潮)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6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目前,全國各類慈善基金會已有2000多家,資産規模超過400億元,但每年的收益也僅有幾個億,離保值增值的目標差距不小。這折射出目前相關制度的不完善,尤其在對待投資者方面,有時顯得並不那麼公平

  保值增值,原本是投資理財的基本要求。然而,在通脹水平不斷走高的年頭,要實現這一基本要求並不容易。而對於社保資金、各類慈善基金會而言,保值增值更已成為一個難題。

  近日發佈的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全國五項社保基金收支相抵當年結余3761億元,累計滾存餘額達到21438億元。這海量的資金中,相當比例都是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放。在有些地方,養老保險基金資産構成中的銀行存款比重超過90%,總體基金收益率與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相當。這一收益率與今年的CPI增幅相比,資産的縮水顯而易見。

  此外,全國各類慈善基金會已有2000多家,資産規模超過400億元,但每年的收益也僅有幾個億,離保值增值的目標差距不小。

  一方面是在貨幣政策收緊背景下,很多行業和企業普遍感覺"錢緊";另一方面,大量資金苦於無法獲得合理回報,只能被動地躺在銀行裏"無聲"貶值。這種結構性的矛盾原因出在哪?

  從表面看,這些資金投資渠道過於狹窄,限制了其獲取回報的機會。按照相關規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資金可以投向銀行存款、國債,以及股票、基金、企業債等金融工具。而省級以下的社會保險基金只能存在銀行和購買國債。對於各類基金會而言,在投資渠道上並沒有明確的限制,但將善款用於商業投資,往往會引來各種爭議,因此多數基金會仍然傾向於儲蓄等安全性較高的投資方式。

  如果放開這些資金的投資渠道,是不是一定會帶來收益的提高呢?也不儘然。前段時間有消息稱,中國版的"401K"計劃正在醞釀中,社保基金和養老基金有望大規模進入資本市場,分享中國經濟的成長。但是,很快就有人質疑:中國股市這些年跌多漲少,上市公司分紅也微不足道,市場整體上缺少長期性投資機會。在此背景下,讓社保資金大規模入市,結果只能是或者將盈利建立在其他投資者的更大虧損上,或者自身也承受虧損,如何能夠實現其長期投資增值的初衷?

  由此可見,保值增值的"難",折射出目前相關制度的不完善,尤其在對待投資者方面,有時顯得並不那麼公平。比如,在利率沒有市場化的情況下,所有銀行給存款的利息都一樣,銀行之間沒有競爭性,儲戶沒有選擇權,社保基金和慈善基金會這樣的"剛性"儲戶,只能被動接受低利率;再如,股市當中"重融資,輕回報",風險過高,長期性投資機會太少,也對這些資金的進入形成了很大障礙。

  因此,實現各類社保資金和慈善基金的保值增值,固然需要在投資運營方案和投資渠道上進一步拓展,但其前提是應當具備公平和完善的投資環境。一個更有彈性的銀行存貸市場、一個規模和容量更大的債券市場、一個更加優質的股票市場……隨著這些市場的不斷進步,包括社保資金和慈善基金在內的所有投資者,才能獲得更好的投資機會與回報。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保值增值
  • 基金收益率
  • 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