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債基暴跌5% 創史上最大虧損六年不敗神話被打破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5日 22: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多起“黑天鵝”事件來襲,是熊市下半場還是黎明前的黑暗?債市前景仍然撲朔迷離

  固定收益品種的債券基金在今年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波動。

  新股破發潮、通脹節節走高、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引發流動性危機、城投債風波、可轉債狂跌,今年不斷涌現的“黑天鵝”一次次將債券基金推向虧損的深淵,截至9月23日,債券型基金今年以來虧損已超過5%!在創出債基史上最大虧損的同時,也終結了債基2005年到2010年連續六年取得超越一年定存正收益的驕人紀錄。

  經歷了前三季度的“血雨腥風”,債市的前景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是熊市下半場、黎明前的黑暗還是觸底反彈?基金經理和研究機構們似乎都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經歷暴跌之後的債市猶如驚弓之鳥,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連續六年盈利紀錄終結

  據天相投顧統計顯示,截至9月23日,各類債券型基金(包括封閉式和開放式,不包括分級債基)今年以來單位凈值平均跌幅已達5.04%,為債基歷史上最大跌幅。而在今年之前的連續六個年份裏,無論股市和債市如何變化,債券型基金始終實現了正收益,而且均跑贏了一年期定存。

  2005年到2010年的六年時間裏,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別為9.21%、19.79%、18.55%、5.23%、5.26%和7.2%。而在有完整業績的2003年,兩隻債券基金南方寶元和華夏債券平均取得4.91%的收益率。在過往七年時間裏,債券基金僅在2004年出現下跌,但下跌幅度僅為1.51%。今年以來債基下跌幅度已經遠遠超過了2004年。

  單只基金方面,158隻債基中共有31隻跌幅超過8%,其中更是有13隻基金跌幅超10%,可轉債和信用債基金毫無疑問成為凈值下跌幅度最大的基金品種。某去年四季度成立的深圳可轉債基金今年以來單位凈值跌幅高達12.88%,在所有債基中跌幅最為多,另一隻上海基金公司旗下可轉債基金跌幅也達11.94%,某只重配了可轉債和城投債的信用債基金跌幅達到11.68%。

  顯然,可轉債的暴跌已經成為債基最大殺手,多數跌幅居前的債基配置可轉債的比例均超過30%。一些去年靠打新表現搶眼的債券基金在今年翻了船,打新破發造成了較大損失。

  債基“黑天鵝” 今年何其多

  縱觀今年影響債市收益的黑天鵝,可謂層出不窮。上半年債市大部分時間表現平穩,但股市表現不佳,特別是新股大面積破發給打新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造成極大損失。股票投資部分的“小馬達”故障成為上半年債基虧損的主要來源。

  國信證券日前對年初以來債券基金打新對業績的影響進行了專門研究發現,2011 年上半年普通債券基金整體虧損為1.07 億。根據國信證券的測算,2011 年打新導致的虧損為1.47 億,2010 年打新未解禁新股造成的損失為2.8 億,二者累計虧損為4.28 億。由此可見,普通債券基金在新股上損失較大。2011 年上半年強債基金整體虧損為1.3 億,虧損比例為3.34%。根據測算,2011 年打新導致的虧損為258 萬,2010 年打新未解禁新股造成的損失為2983 萬,二者累計虧損為3241 萬。強債基金參與新股比例較低,虧損主要是由於二級市場主動配置股票以及可轉債等資産因素造成的。

  從6月底開始,債市“黑天鵝”開始起飛。先是6月底城投債風波引發市場恐慌性下跌,7月份信用風險蔓延至鐵道債,並最終引發整個企業債市場的調整,而且,6月底7月初流動性異常緊張,中短期限的利率債、信用債也陷入調整。8月份,本已企穩的債市受到央行擴大準備金繳存範圍政策的影響,出現了大幅下跌。市場因擔心再次出現流動性緊張,流動性最佳的轉債品種遭到恐慌性殺跌,中信標普可轉債指數在8月下跌了5.52%,9月份以來再度大跌5.44%,可轉債估值體系完全混亂。國債市場收益率曲線平坦化上移,中長端平均上移10個基點。

  “可轉債的大幅下跌是因為雙重‘黑天鵝’事件的疊加(中央銀行擴大準備金繳存範圍以及中石化轉債2.0的發行計劃),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流動性緊縮的環境下,資金利率高企,提高了任何一種資産持有的機會成本,轉債這種溢價較高,轉股預期不明確的資産,持有的機會成本顯得尤其高。未來,轉債市場必然面臨著尋找新的估值中樞。”對於8月份以來可轉債的暴跌,國富強債基金經理認為更多的是流動性危機。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除了居高不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之外,流動性持續偏緊的狀況在毫無放鬆的貨幣政策壓制下,不會有明顯的好轉。而債券供給在社會融資難的背景下也不會有所收斂,加之近期轉債狂跌事件以及分級債基跌停現象,使得投資者對當前的債券市場紛紛規避,風險在短期內難以完全釋放。(證券時報記者 朱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