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嫦娥一號之父”:中國載人登月不應晚于2030年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1日 09: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中新網,時間為2011年7月13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新聞漫畫:我國將實施載人登月 未來還將開展火星探測

  中新社香港7月13日電 (茹縈瑩 李焯龍) 中國載人登月何時“圓夢”向來是輿論焦點。中國探月工程專家、曾任嫦娥一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3日表示,中國已具備物質基礎,實現載人登月不應晚于2030年,“比2030年晚就沒意思了”。

  “我們現在有能力了,就一定要去,如果今天我們不去,等別人站穩腳跟了,我們就想去也去不了!”“嫦娥一號之父”葉培建13日訪問香港理工大學併發表公開講座。他表示,聯合國的《月球公約》指出,月球是全人類的,誰開發,誰利用,必須搶佔先機。

  “中國作為大國,中華民族也是聰明的民族,載人登月不能比2030年再晚,比2030年再晚沒意思。” 葉培建説。印度已公開宣佈要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後來更將“時間表”提早到2018年,葉培建認為,印度單憑自身力量不可能實現,但如果什麼都“拿來主義”,用別人的火箭和技術,也“沒準可以”。“印度拿我們做目標,希望趕在我們前頭,成為‘亞洲老大’,這是他們的雄心壯志。”

  葉培建指,經過50多年空間科學研究和航天實踐,中國在技術基礎、基本設施、人才隊伍方面已具備條件,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也促進了航天事業。他亦特別感謝港澳地區支持國家航天發展,他期望,對中國探月計劃一直貢獻技術力量的香港理工大學,將來亦應繼續為國家航天發展貢獻力量。

  2020年,中國空間站將建立起來。葉培建認為這意味著實現多方面技術突破,比如宇航員長期生存、生活用品補給問題、落地問題,他個人認為,這加起來已具備載人登月條件。

  火星探測方面,葉培建認為中國“只欠東風”。火星和地球每26個月才“碰”到一次,今年是“探火星年”,他希望中國在2013年能搞一次火星探測,但照現在的進展情況,預料會更晚一些,不過他表示,最遲也應該在2015年實現火星探測。(完)

責任編輯:霍筠霞

熱詞:

  • 登月
  • 火星探測
  • 探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