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的探索與實踐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05: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西南地區岩溶地貌分佈廣泛,以雲貴高原為中心,涉及貴州、雲南、廣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廣東8個省(區、市)。長期以來,由於過墾、過樵、過牧和不合理開發建設等原因,造成了嚴重的石漠化。據國家林業局監測,我國岩溶地區現有石漠化面積12.96萬平方公里,潛在石漠化面積12.38萬平方公里。石漠化導致水土流失加劇、耕地資源減少、扶貧開發難度加大,不僅嚴重制約當地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且危及長江、珠江流域的生態安全,已成為西南地區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石漠化綜合治理工作。國務院于2008年2月批復了《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2008—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大綱》)。《規劃大綱》明確了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的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確定了“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滾動推進”的工作思路。2008—2010年,國家安排專項資金在100個石漠化縣開展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併為全面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石漠化綜合治理取得積極進展

  為有效推進工程建設,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省(區、市)建立了省部聯席會議機制,加強對工程建設的協調和指導。8省(區、市)各級政府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工程區的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奮鬥,有力推動試點工作全面展開。2008—2010年,國家已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22億元,整合了其他中央專項投資及地方投資上百億元,明顯加大了投入力度。截止到2010年底,試點工程區累計完成林草植被建設41萬公頃,坡改梯10萬畝,棚圈建設57萬平方米,青貯窖16萬立方米,排灌溝渠1.9萬公里,蓄水池1.2萬口,各項建設任務完成率大部分在90%以上。各項治理措施基本符合要求,整體防治工作也順利推進。

  石漠化拓展勢頭減緩。經過三年的奮鬥,100個試點縣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1.6萬平方公里以上,451個縣初步完成3.03萬平方公里的石漠化治理任務,實現了《規劃大綱》確定的到2010年的階段性目標。試點縣治理工作以潛在石漠化土地為重點,採取綜合措施,大大減緩了石漠化擴展的速度。以我國石漠化最為嚴重的貴州省為例,目前貴州省試點縣及全省初步遏制了石漠化拓展的勢頭。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國家林業局對100個試點縣監測顯示,2010年與2007年相比,試點工程區林草植被蓋度平均提高了16個百分點;生物量明顯增加,群落結構進一步優化,植被生物量比治理前凈增115萬噸,群落植物豐富度提高;土壤侵蝕量減少,水土流失總量從治理前的511萬噸減少到170萬噸,減幅達67%。規劃區451個縣林草植被覆蓋率比治理前提高了3.8個百分點,土壤侵蝕量減少近6000萬噸。

  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三年來,試點縣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改善農業生産環境,促進了農業生産要素的轉移和集中,提高了復種指數和糧食單産。試點工程建設使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廣種薄收的土地上解放出來,走出大山,走進城市,既增加了收入,又學到了技術,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農民。目前,試點縣培育的經濟林、用材林、竹林以及林下種植、養殖業,已經陸續取得效益,成為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來源。從整個規劃區看,2007—2010年,規劃區451個縣的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1%,試點工程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收入呈快速增長之勢,農民從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實惠。

  工程建設積累的基本經驗

  三年的試點工程建設積累了很多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各地在工程建設中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針對各地實際情況,總結歸納出生態農業導向型、封山育林與生態修復主導型、人工造林與林産業導向型、草地建設與生態畜牧業主導型、坡耕地與水土保持建設主導型、喀斯特水資源開發與灌溉農業主導型、資源利用與生態旅遊主導型共七大類91種治理模式。如貴州省黔西南州創建了“晴隆模式”、“坪上模式”、“頂壇模式”、“者樓模式”;六盤水市探索出了“五個結合”,即將石漠化治理與縣域特色種植業、城郊型蔬菜基地、特色現代農業、生態畜牧業、特色種養殖業相結合;畢節地區探索出了“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栓帶子,坡地覆蓋地膜鋪毯子,山下搞庭院經濟抓票子,基本農田集約經營收穀子”的“五子登科”綜合治理之路。廣西河池市採取挖大坑、客土和大苗造林模式進行造林綠化;馬山縣創造了“山頂林,山腰竹,山腳藥果,地上糧,低窪桑”的立體治理模式。三年試點工程建設不僅深化了人們對石漠化發生、演變和防治的科學把握,而且進一步堅定了工程區廣大幹部群眾對石漠化可治、能治的信心。

  堅持技術創新,科學治理。試點工程建設注重充分發揮科技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雲南大學、貴州科技大學、湖南林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等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積極參與到工程治理中,初步探索和確定了一些先鋒樹種、草種,推廣利用了一些較為先進的治理模式。國家林業局編輯出版了《岩溶地區石漠化防治適用技術與治理模式》。貴州省建立了系統的石漠化監測體系,並充分利用貴州科技大學的優勢,攻克了石漠化地區蓄水難用水難的問題。廣西認真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印發技術手冊,推進科技下鄉。各地大力推廣使用生根粉、保水劑、營養袋、地膜覆蓋栽培等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油茶、三七等經濟林、農作物優良品種和科學的種植技術不斷在工程建設中得到應用,顯著地提高了工程治理的效果。廣大科研人員深入到工程治理第一線,成為工程建設攻堅克難的中堅力量。

  堅持長短結合,轉變方式。工程建設不僅著眼于解決當前突出的生態問題,更注重從根本上轉變工程區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方式。通過石漠化綜合治理,逐步把靠土地謀生的一部分人轉移出來,使其從過去上山砍柴到現在使用沼氣,從過去陡坡耕種到現在山水田林路綜合配套,從單一種植和傳統養殖轉向多种經營和發展現代畜牧業,並逐步融入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廣西百色市加強教育輸出,學生初中畢業以後進入職業學校,之後定向輸送到城市或沿海務工,減輕了石漠化地區的人口壓力。各地在治理中始終堅持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結合,有力地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重慶市巫山、奉節兩縣將試點工程與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建設和長江三峽百里紅葉長廊建設有機結合,彭水縣將試點工程與改善“巴渝新十二景”阿依河景區生態景觀相結合,大力發展以觀光農業為主的“農家樂”産業,促進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産業轉移,優化了勞動力結構和産業結構。

  堅持資金整合,加大投入。在國家加大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專項投資的同時,各地也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據初步統計,2008—2010年,100個試點縣共整合農、林、水、氣象、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相關方面中央資金166億元,大體是中央專項投資的七倍多。比如,雲南省三年試點階段投入專項資金2.64億元,整合的資金量近30億元;湖北省三年試點階段投入專項資金1.1億元,整合的資金量是28億元。整合資金成為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的關鍵因素。

  堅持加強管理,確保質量。國務院相關部門和八省(區、市)建立了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省部聯席會議機制,省(區、市)都成立了由省領導&&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100個試點縣也專門成立了縣級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加快了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進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與此同時,工程建設制定了管理辦法、實施方案編制指南和各個部門的技術規程,有關省(區、市)還出臺了指導工程建設的意見和規範性文件。整個工程建設形成了發展改革部門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各個專業部門發揮各自作用的有效工作體制。具體來看,縣級發展改革部門負責項目建設的綜合協調和管理,做好年度設計方案的編制、審查和綜合平衡;林業、水利、農業、畜牧部門負責具體的項目組織實施,做好技術指導、檢查和監督;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負責項目資金管理,監督項目資金的使用運行。各地將石漠化治理納入政府年度考核和檢查的內容,從省到地、市、縣、鄉層層簽訂責任狀,工程建設行政首長負責制得到了落實。貴州省連續三年召開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會,還專門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石漠化綜合防治工作的意見》,全省上下形成了舉全省之力抓好石漠化綜合治理的良好社會氛圍。

  深入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

  岩溶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區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是地處長江、珠江和瀾滄江的上遊,是國家確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二是覆蓋範圍廣,人口占全國的16.5%,國土面積佔全國的11%;三是民族眾多,是各族群眾生存發展的共同家園;四是經濟發展落後,貧困人口眾多,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與國內其它生態建設工程相比,這項工程建設的綜合性最強,建設內容最為豐富,措施最為多樣化。目前,工程建設中還存在進展不平衡、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前期工作不夠完善、鞏固成果難度較大等問題。“十二五”期間,要繼續按照《規劃大綱》的要求,協調推進工程建設,全面完成治理石漠化面積、坡改梯、減少土壤侵蝕量等工程任務,實現既定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目標。

  擴大重點治理範圍。從2011年開始,在“十一五”期間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的100個試點縣基礎上,再新增100個縣,並改稱綜合治理重點縣。明後兩年繼續擴大範圍,到2013年覆蓋全部451個石漠化縣,全面展開工程建設。

  繼續探索有效治理模式。堅持石漠化治理的綜合性,將長短線統籌考慮,保持工程建設重點任務和若干工程措施的協調配套,統籌推進植被恢復,基本農田和農村能源建設,草食畜牧業和後續産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等六項重點任務。著重考慮農民的長遠生計,堅持把農民脫貧致富放在綜合治理的重要位置。

  切實加強科技支撐。著力加強對不同類型石漠化治理機理和途徑、石漠化地區先鋒樹草種和優質牧草品種選擇、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形式和結構、雨水集蓄利用等技術進行科學研究的支持力度。多渠道落實科研經費,工程建設資金專門安排一部分用於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各級財政資金也將加大對科技支撐的扶持。林業部門將&&做好石漠化治理模式的歸納提煉,向基層幹部群眾積極推廣適用技術,更好地推進治理工程科學開展。

  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2011年國家已安排專項資金16億元,比去年增加了6億元。今後的投資安排中,將繼續把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作為中央投資的重點,並根據年度建設任務優先安排。各地要努力落實配套資金,並繼續做好資金整合,按照“統籌規劃、渠道不變、整合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統籌使用各方面資金。

  加強資金和項目管理。加大工程建設責任制落實力度。由發展改革部門做好綜合協調,各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做好技術指導、檢查和監督。加快研究將工程區已經建成的生態林納入國家級公益林補償範圍,完善工程建設的質量標準。在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加強工程治理成果管護,做到建管結合。依託現有渠道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效益監測。

  根本改變岩溶石漠化地區的面貌,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三年來工程建設的實踐表明,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鍥而不捨,把握規律、紮實工作,就一定會開創岩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責任編輯:張毅

熱詞:

  • 石漠化地區
  • 石漠化土地
  • 岩溶石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