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故宮受損宋瓷實為官窯 地位高於哥窯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故宮被弄碎的官窯盤。

朝天宮展出的同批出土的盤子, 一發黃一發青。

汪興祖墓出土的玉帶。

  “故宮打碎哥窯”一事日前成為新聞焦點,近日更有消息稱:這個被打碎的“盤子”是在南京中華門外出土的。那麼,這個碎成六瓣的“哥窯”與南京到底有何“糾葛”呢?記者昨日對此進行了採訪,驚訝地發現故宮對外宣稱的很多信息竟不準確:這個破損的“盤子”不是哥窯,而是官窯!

  至於這個官窯盤如何從南京來到故宮,背後更是大有內幕——

  “故宮當年是用一堆明清瓷器換得了其中兩隻盤子。”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工作、親自參與發掘的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季士家先生,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

  與此同時,記者還了解到,當年這只官窯盤出土地並非此前報道的南京中華門外,而是中央門;並且出土的也不是“11件盤子”,而是12件,目前其中的兩件正在朝天宮展出。

  而昨晚最新消息顯示:針對故宮“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對負有領導責任的該部門主要負責人給予行政警告處分”,網友認為處理“偏輕”,而故宮則稱處理有依據但不便對外公開。

  南京專家糾正

  故宮又説錯了

  本報揭秘:

  1故宮當年“換”走了兩隻盤子,破碎的正是其中一隻;

  2齣土地是南京中央門,並非中華門(前者城北,後者城南);

  3當年一共出土了12件官窯盤,並非此前故宮專家説的“11件”

  南博專家 驚爆 故宮錯誤

  破碎的盤子

  從中央門出土,不是中華門

  一共出土12件,不是11件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一位文物專家正在讀手中的《揚子晚報》,他一見記者就指著報紙説,“果然是的!我前幾天在電視裏一看,就像是上世紀70年代在南京出土的汪興祖墓裏的瓷盤。”接著他話鋒一轉,指出故宮器物部副主任介紹的這件破損文物的名稱、來歷以及數量都有錯誤。

  “錯了,要糾正一下。”記者問哪些地方錯了?該專家回答有三個錯誤:“首先,故宮稱破損的盤子是宋代哥窯盤,錯了,應該是南宋官窯青灰釉瓷盤;其次,當年出土的汪興祖墓不在南京中華門,而是在中央門;第三,汪興祖墓一共出土了12件大小基本相同的官窯盤,不是此前報道的11件。”

  隨即,這位專家帶領記者來到朝天宮新展館《瓷珍雅集》展覽大廳,“你看,當年出土的12件盤子中有兩件正在這裡展出。”記者湊近細瞧,發現果然和電視裏公佈的那件破損盤子外觀很接近。在柔和的燈光下,並列擺放的這兩件瓷盤顯得高貴而典雅,只是一件顯得發青,一件發黃。專家解釋,發黃的主要是土沁造成的,實際上應該帶點微微的青色。他説,除掉兩件已經在故宮之外,其餘的8件瓷盤都完好無損地保存在南京市博物館的庫房裏。

  破碎的盤子

  是南宋官窯盤,而不是哥窯盤

  “官窯”地位比“哥窯”高

  採訪中,南博這位專家認為,破碎的這件盤子也不是故宮所説的哥窯盤,而是官窯盤。

  接受記者採訪的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明史研究專家季士家先生也認為破碎的這只盤子是官窯盤,而且斷代是南宋,不是元代。那麼,明代將領墓為何會出土宋代瓷器呢?季士家認為,後人墓葬出土前代文物,很正常。“汪興祖戰死於四川,朱元璋把他的屍體運回南京,並賜予厚葬。”

  官窯和哥窯有什麼不同呢?有關專家也做出了詳細解釋。

  “官哥汝定鈞,一片值千金。”據南京古代藝術品研究專家盛華傑介紹,“宋代五大名窯”(官、哥、汝、定、鈞)中,官窯被排在首位,這是因為官窯是皇家官府直接營建的。

  官窯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北宋汴京的官窯青瓷,其形制、釉色、工藝等均與汝窯有共同之處。釉色有淡青、粉青、灰青等多種色調,釉質勻潤瑩亮,大紋片,胎骨深灰或紫色,滿釉裹足支燒,器底有支釘痕。南宋官窯,是北宋汴京官窯的繼續。南宋早期的青瓷器,為薄胎薄釉青瓷,胎薄質細,色黑褐或深灰,釉色以粉青為主,兼有青灰、青黃和炒米黃等色調,釉層薄而潤澤,有紋片,滿釉支釘裝燒,器底有圓形支釘痕,工精質高。

  南宋後期官窯青瓷的燒造追求玉石質感,改變制瓷工藝,創用素燒胎多次上釉二次燒成的厚釉工藝,制出薄胎厚釉青瓷,釉質如玉石般的光亮瑩潤,釉面上顯露橫豎交織的蟹爪紋片或層層疊錯的冰裂紋片,有説不盡的奧妙。厚釉工藝的具體做法是先低溫素燒坯,後施三至四道釉,釉厚如堆脂,再經高溫成器,一般釉層厚在2毫米以上。

  和官窯相比,哥窯排在第二位,也歷來受到宮廷、達官貴人、收藏家、鑒賞家、考古學家等的重視和關注,但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僅有一百餘件,主要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館,數量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關於哥窯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見於明代《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定各窯器皿……”,由於柴窯被傳為五代所燒,明代就已經難以見到,故後世所列五大名窯,即:官、哥、汝、定、鈞。

  由於哥窯的窯址至今尚未發現,目前仍無法揭開其神秘面紗,可以説,哥窯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窯最為神秘的。

  1個焦點:

  真能修復嗎?

  “瓷器帶毛不值分毫”

  ——想完全復原難啊!

  故宮方面表示,破損的瓷盤在現代技術下,完全可以修復到基本看不出來的程度。對此,季士家認為,“好好的盤子,分成了6瓣,雖然故宮表示有能力修復,那也是壞的呀!我們有句行話叫‘瓷器帶毛,不值分毫’。再高科技的修復,都不可能復原成原樣。”

  對於故宮造成的破損文物事件,季士家表示,“技術再好,人員跟不上也不行。對待文物就如同對待人一樣,要有親和力,要像親人一樣。特別是對待高等級文物,萬萬不可馬虎。這是多大的教訓呀!”

  0.1毫米都會影響效果

  ——受損文物經不起折騰啊!

  對於故宮破損的這件文物,南京文物修復專家汪桔生先生認為,修復並非很簡單。“我沒有親眼見到實物,不能隨便認定故宮用什麼方法修復。”但他説,依他的經驗看,首先要對破損文物進行分析研究,才能拿出修復方案。如果是南宋的瓷盤,經過這麼多年,胎底質地如何?釉色附著程度怎樣?破裂的斷面吻合面多大等等,“不能隨便説修復就修復,必須慎重。”

  他指出,如果是擠壓破損,那麼肯定會有碎狀殘缺。採用化學膠粘方法焊接,容積率非常重要,0.1毫米都會影響效果。“比例不對,就會出現‘牛皮癬’,那樣不僅會損傷光澤度,還會滲透進釉色。”另外,他強調,除了粘合斷裂面,對缺失的部分,如何修補也很難。用什麼材料去補缺?更要慎重。最後在著色時,如何做到“以假亂真”,這也要看經驗。“這個活兒是要看修復專家的功底的,弄不好,還不如不補,已經備受創傷的高等級文物,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2個疑問:

  到底聽誰的?

  1.為什麼碎盤被疑為贗品?

  ——可能是爆料人發錯圖片了

  這兩天,網上出現一個質疑:為什麼央視播出的受損盤子,與故宮官網上的盤子外觀不一樣,難道央視播出的這個盤子是贗品嗎?(本報昨日A19版進行了詳細報道)。對此,故宮方面的解釋是,這不是同一隻盤子,受損的盤子為南京出土的;而故宮官網上的那只盤子還在展出呢。

  而對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誤解,南京的文物專家昨天也進行了推測:“原因很可能出在這位爆料人龍燦身上。他在微博上第一個爆料時,只是聽説一隻哥窯盤子碎了,於是就在故宮官網上找了圖片放上去,哪知碎的是另一隻盤子,造成了信息不準確。”這位專家同時指出,從網上的圖片判斷,故宮官網上的那件葵瓣口盤確實是哥窯盤。而從南京調撥去的這件盤口略有凹凸形狀的葵瓣盤,細看下來其實與官網上的那件哥窯盤外觀差異很大。“放在一起,再外行的網友也都能看出,兩件東西完全不一樣。”

  2.為什麼朝天宮説“一級”而故宮説“一級乙等”?

  ——各地定法不同,故宮更細

  至於為何故宮稱破碎的盤子為“一級乙等”,而朝天宮展出的卻説是一級文物呢?

  這位專家解釋,各地的定法有所不同。南京市博物館把汪興祖墓出土的這12件官窯盤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對一級文物不具體分等級。而故宮則定得很細,分甲乙丙。雖然這件破損南宋官窯盤被故宮定為一級乙等,但還是屬於國寶級文物。

  揭秘

  當年故宮主動提出

  用明清瓷器“換”走兩隻盤子

  談起上世紀70年代出土的汪興祖墓,南京市博物館這位文物專家説,自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到館裏的,只知道當年主持發掘的是李蔚然先生,“當時他是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是一位著名的文物考古專家。不幸的是,他已經去世多年。”

  經過打聽,記者了解到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明史研究專家季士家先生曾參與過當年汪興祖墓考古發掘。電話中,他還氣憤地表示,昨天他看見有媒體報道説採訪過他,還把他名字搞錯了。

  他告訴記者,當年他就在朝天宮工作,“那時叫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記得是1970年的10月,中央門外張家洼附近一小土山的南麓上,也就是現在的小市附近發現了這座墓,而當年還是農田。當時一位農民報告,説在自家地裏平整土地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當時我和李蔚然一起立即趕赴現場。”

  季士家説,他們用了好幾天時間,才發掘完古墓裏的文物,“這批瓷盤就是我清理出來的,當時整齊地摞在墓室的右墻角。同時,在墓室裏還出土了一批精美玉帶。”

  季士家回憶説,當年考古條件很差,沒有專車運送,“我和李蔚然把出土文物包了兩個大包,用肩膀扛著走下了山坡。”

  “不得了呀!這批東西在考古簡報公佈後,震驚中外。故宮方面得知消息,主動提出要用明清瓷器和我們交換。”對於前天故宮方面有人稱是以“調撥”形式從南京將兩件瓷盤調撥到北京,季士家澄清説,“事實不是這樣的。故宮沒有調撥權力,調撥文物必須要經過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他説,故宮當年是用一堆明清瓷器換得了其中兩隻盤子。

  40年前發掘的這座墓——

  墓主人汪興祖是什麼人?

  盛華傑介紹,汪興祖出生於元代中期,死於明代初期(公元1371年),安徽省巢縣(今巢湖市)人。他是明朝初期著名的軍事將領,朱元璋的紅人。他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建立了卓著功勳。死後,朱元璋賜葬于南京中央門外。

  早先,汪興祖跟隨朱元璋,大敗張士誠的部隊,後來又擊敗了陳友諒的部隊,升任湖廣行省參政。隨後,平定武昌、廬州,升任大都督府僉事。再後,跟隨徐達,下淮東、浙西等地,升任同知大都督府事後,汪興祖統帥大軍北征,攻破徐州等地,招降五萬餘人,並順利拿下濟寧、濟南等大城市。

  洪武元年,汪興祖以都督兼右率府使身份,攻克汴梁、洛陽等地。後跟隨徐達,攻佔德州、元大都(元朝首都)。之後,又攻下永平、大同等地,任晉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僉事。

  汪興祖在與傅友德進攻四川時,身中飛石陣亡。汪興祖死後,朱元璋十分悲傷,封其為東勝侯。

  汪興祖墓都出土了些啥?

  記者從汪興祖墓發掘簡報中了解到,位於南京中央門外張家洼小土山南麓上的汪興祖墓,出土文物有宋、元官窯和哥窯瓷、金器、銀器和鑲金托雲龍紋玉帶。

  據悉,其中出土的14塊玉帶更是精美絕倫,堪稱中國古代玉雕工藝之傑作。這是迄今為止,所見明代職官最高規格的賜授玉帶。目前,這組玉帶正在朝天宮《玉堂佳器》精品廳展出。

  本報記者 蔡 震 文/攝

責任編輯:夏金玉

熱詞:

  • 官窯
  • 哥窯瓷器
  • 哥窯
  • 盤子
  • 明史
  • 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