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故宮文物損壞:文物破損成六瓣 有望修復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07: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9F8CF0D9AF2C43c19865FC739C597AA2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追問宋代哥窯瓷器被損事件——故宮博物院有關領導接受記者專訪

  這是一次氣氛嚴肅而沉鬱的採訪。

  採訪主題:國家一級文物、宋代珍貴哥窯瓷器在故宮科研中被損壞。

  採訪地點:7月31日15時故宮博物院。

  受訪人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事故調查組組長陳麗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婁瑋;故宮博物院院長助理、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馮乃恩。

  以下為故宮有關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內容:

  記者:首先想知道,從專業角度講,這次事故是不是一個低級錯誤?

  苗建民: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建立於2005年,這臺設備從一開始到現在一直在使用,當事人經常使用該設備,而且是最早接手這臺設備的人之一。去年我們開始做宋代5大名窯的官窯檢測工作,共檢測了50多件完整器物,沒有出現問題,非常順利。通過科學的檢測,還發現其中7件器物跟以前認識不一樣的地方,也就有了進一步進行研究的計劃。今年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開始進行哥窯的檢測工作。遺憾的是,在操作過程中,科研人員發生了失誤。

  記者:這個失誤怎麼發生的?

  苗建民:是這樣的:檢測儀器中有一個很大的樣品臺,把器物放在樣品臺進行檢測時,需要將樣品抬升到一定高度進行調焦。由於操作的科研人員輸入數值出現問題,導致儀器內的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被損壞。

  記者:能介紹這種檢測儀器嗎?

  苗建民:這是美國EDAX公司生産的,我國至少有七八家機構都選購、採用了這臺設備。在國內算是比較普遍。

  記者:進行這種一級文物檢測的科研人員需要具備怎樣的資質?事故當事人是否具備這種資質?

  苗建民:這是一位理工科畢業的碩士研究生。2004年就來到這個實驗室,進行過正規的培訓。相當一段時間都是她來操作這臺設備。其專業技術職稱是中級。由於我們實驗室2005年才組建,她是第一批來實驗室工作的,算是資深。去年50多件古瓷的檢測她也參與了,沒有出現過情況。

  記者:為什麼這次會出現操作失誤?

  苗建民:這個有主客觀原因。客觀原因是,儀器上也還有可根據故宮的特殊需求改進的地方。例如,這台儀器在輸入一個數值後,沒有再次確認的功能。就像手機要刪除一條信息,會提示用戶是否真的要刪除,但這台儀器沒有這個功能。但我們還是認為,應該從主觀上找原因,是我們自己操作失誤造成的。當事人很痛心,這不只是個人要承擔什麼責任的問題。這件文物是故宮收藏的一件珍貴瓷器,由於我們的失誤造成永遠的損失,這恐怕是無法彌補的,大家非常痛心。不光是當事人,我作為部門負責人,也非常自責。

  記者:這件被損文物定為一級乙,這是什麼概念?破損程度如何?能修復好嗎?

  婁瑋:按照國家規定,珍貴文物分一、二、三級。一級文物是其中最珍貴的。故宮博物院又把一級文物具體分為一級甲、一級乙。只要是夠一級,就是非常珍貴的。我們院共有63件哥窯文物,其中57件是一級品,包括一級甲和一級乙。目前這件文物破損成6瓣。破損情況雖然有些複雜,但修復應不成問題。國內對陶瓷修復有很豐富的經驗,不只是故宮博物院,還有上海博物館等文博機構,都有很成熟的修復經驗。

  記者:網民質疑故宮此事有瞞報之嫌。你們為何沒有很快上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

  陳麗華:網民的質疑可以理解。因為這次事故的發生,既有人的因素,也涉及到機器的使用。我們在事發第一時間要求立即停止檢測工作,要求對所有儀器進行檢查、測試。複雜性就在對機器的測試過程上。如果可以簡單斷定為操作人員的失誤,這會造成一定的後續問題。當事人當時的直覺是,輸入的數值沒有問題。因此,必須進行檢測,對她輸入的數據反復進行模擬……每做完一次,都要進行討論,並請來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科技考古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進行相關分析、討論。最後斷定是人為操作失誤。我是調查組長,院裏要求我一個月內一定要把事實調查清楚,這期間,我很著急。但過程是複雜的。

  苗建民:因為當事人輸入的數據在電腦內部沒有直接記錄,我們只有想方設法查資料,找可以間接反映這種情況的有關記錄。院裏成立了事故調查組,我們也成立了技術層面的類似調查組。通過不斷地模擬、複製測試過程,在事實面前,當事人認識到是自己錯了。

  宋紀蓉:這是故宮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事情,既牽涉到文物的損壞,又牽涉到儀器,涉及到人。遇到這種新的情況,院裏很慎重。我們是很嚴謹地按照科學的態度把事情調查清楚,以謹慎的態度處理這個事情。

  記者:為什麼沒有及時上報文化部和文物局?

  婁瑋:文物法規定,文物被搶、被盜、丟失等等,應在第一時間立即報警,並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報告。在業務工作當中出現的損毀等情況,需要報國家有關文物主管部門審核處理,但沒有規定時限。我院鋻於事故原因的複雜性,規定了一個月的時限。我們這個處理應該是比較正常的處理方式。首先得摸清楚産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級和公眾報告。如果沒有搞清原因,將對廠家、對當事人都有可能造成傷害,引起其他相關問題。這是一個科學的嚴謹的態度,不存在瞞報情形。

  記者:網民質疑,最近故宮發生的失竊案、“會所門”,乃至今天的破損案,都是網上先爆料,你們被動應答。對此,你們怎麼看?

  陳麗華:單就目前這個事故來講,完全是為了求得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回答。院裏要求一定要做得細緻、準確,一定要有科學性。這次事故完全是因為事故的複雜性導致了這樣一個時間過程。但確實沒有網民質疑的所謂瞞報問題。

  記者:這次事故的發生,對故宮進行相關科研是否産生影響?

  苗建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現代科技方法結合起來,對古陶瓷進行綜合研究,這是一個發展方向,從我們以前取得的成果來説,這條路是對的,這個方向是不會改變的。我們現在需要做到的是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馮乃恩:故宮博物院不會因為出了一次事故我們就不做這個科研了。但我們要從事故中汲取教訓。我們在報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都是為了指導今後工作中如何避免、杜絕這類事故的發生,不能因噎廢食。

  記者:你們認為需要汲取什麼教訓?

  苗建民:出事後,我們進行了深刻反思。故宮過去在文物安全上,一直考慮得非常週到。我們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平時都不直接接觸文物,測量的時候,都是故宮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員同時在場。但現在測量時,科研人員只有一個在現場。如果有兩個科研人員在場,他們可以對每一個操作環節互相驗證,這樣的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類似事故發生。這是以後需要加強和改進的。

  記者:馮乃恩先生,您作為故宮新聞發言人,有什麼話對公眾説?

  馮乃恩:我希望群眾對故宮保持一份信任。一是故宮有多年文物管理工作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故宮上上下下把自己收藏的文物當眼珠子般珍惜。這次事件對我們是非常沉痛的教訓,我們將通過分析事故的原因,通過查找將來工作中需要彌補的地方,以保證我們在今後的研究、保管工作中杜絕這種現象出現,至少在人的因素上杜絕。雖然客觀因素不可預測,但可以通過我們的人員管理、制度的確立,來滿足文物安全、文物研究的需要。文物研究不只是故宮本身的事,把文物研究好,目的也是為大眾服務,因為故宮本身就是公眾文化單位,我們的任務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請相信我們會把工作做好,請相信故宮人對故宮的敬畏心。

  (來源:新華社 記者:廖翊)

  編輯:張雙玲

責任編輯:劉一

熱詞:

  • 故宮
  • 文物
  • 損壞
  • 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