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蔬菜催熟”可怕之處在於“監管夾生”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8日 0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新華網7月17日報道,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連日來在山東、安徽、江蘇等地調查發現,不少蔬菜在還沒有成熟時就被抹上“催熟劑”,提前上市,進入百姓餐桌的。令人擔憂的是,催熟劑是否可以隨意使用,到底有沒有害,有關部門竟給不出明確説法。

  被催熟的蔬菜,市民們都不陌生。然而其對人體有無危害、有多大危害,菜農菜販説不清、消費者不知道、專家也很茫然、有關部門給不出明確説法,這種現象是可怕的——“催熟蔬菜”直接抑或潛在的危害,不僅僅令人對未來提心吊膽,更蘊含著會不會出現“催熟一個民族”的現實命題;遺憾的是,在這個方面,沒有誰及時站出來對百姓吃進嘴裏的東西負責。

  一個健康、成熟的市場,消費者花錢買到的應該是放心的商品和服務。不合格的商品和服務,監管機構應當讓其從市場消失;後果不明的商品和服務,監管機構必須查漏補缺,找出對策,防微杜漸,消除隱患。只有當監管機構有了這種意識,朝這個方向努力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説監管是成熟、到位的,而不是“催熟監管”、“夾生監管”。

  可是在“催熟蔬菜”的問題上,一方面,根據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規定,最常用的催熟劑、植物激素乙烯利可以限量用於番茄、熱帶及亞熱帶水果、棉籽三類食物;但另一方面,根據該國家標準,諸多果蔬卻又是游離于檢測之外的。更重要的是,即使國家標準規定了乙烯利在番茄(西紅柿)中的最大殘留限量不能超過2mg/kg,但監管部門對包括西紅柿在內的果蔬監測,卻只測農藥殘留根本不測各種催熟劑含量。

  不難看出,有關方面是注意到了催熟劑可能存在的隱患,因此才有了相關標準,可是這個標準覆蓋範圍卻實在太小,在實踐中更是淪為一紙空文,這就是“監管夾生”的現實寫照。事實上,“蔬菜催熟”並不是近來才出現的新生事物,關於“香蕉打針催熟”的説法,至少已經流傳了10多年,這麼長的時間,難道還不足以讓有關方面做好調查研究、訂立法規、安排監管的工作麼?

  客觀地説,在食品安全領域,沒有哪個國家和地區是一點問題不出、一點隱患沒有的,但是,這不是監管不到位的藉口。相反,我們不難看到,在一些監管成熟的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領域出了問題、有了隱患之後,監管機構被問責總是非常到位的,有關方面知恥而後勇的亡羊補牢之策也總是非常迅速的。顯然,對於“蔬菜催熟”,我國沒有理由再長期“無標可循”、“無人檢測”。

  “催熟蔬菜”的安全性不確定,“食品監管”的安全性確定不?“催熟蔬菜”的安全性需要儘快確定,而其前提,就是“食品監管”的安全性必須通過自身的行動,儘快令人放心。

責任編輯:程衝

熱詞:

  • 監管機構
  • 催熟劑
  • 食品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