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工程院院士講述中國最長海底隧道建設艱辛歷程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30日 19: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青島6月30日電 題:工程院院士講述中國最長海底隧道建設艱辛歷程

  作者 修建華 胡耀傑

  6月30日,中國最長海底隧道——膠州灣隧道竣工通車。在歡慶的人群中唯獨不見為該隧道傾注四年心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專家周豐峻。這位已過古稀之年的老者此時獨自一人站在隧道口,深情的向隧道內凝視著,凝視著這個在中國隧道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

  “這是我第六次來到青島膠州灣隧道現場,此次是最令我激動的一次。經過近四年的施工建設,隧道正式通車了。剛才我坐在車上全程跑了一遍隧道,自豪和激動的感覺無法形容。”周豐峻院士在接受了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激動的説。

  周豐峻院士平靜了一下心情,對記者回憶説,記得2004年,隧道建設已進入詳細規劃設計階段,他受邀參與規劃設計,那是他第一次接觸膠州灣隧道項目。“我看完最初的方案後,提出一個建議,海底開挖作業面能不能再深一點?大約往底下再深10米,經過各方專家研討,最後開挖的斷面在原方案上低了6米。”周豐峻説,之所以提出該建議,主要是由於膠州灣隧道主體最深處在海平面以下82.8米,覆蓋層較薄,隧址處於火山、火山岩及次火山群地帶,環境及地質條件異常複雜。海底作業面放低點也就意味著覆蓋層厚點,施工作業風險就能減小。現在看來,作業深度的增加是十分必要的,這保證了工程的安全性。

  周豐峻説,前期規劃設計工作完成後,隧道工程于2007年正式開工。雖然他不在青島的施工第一線,但是他仍一直關注隧道建設的情況,在每個重要節點均會來到隧道建設現場,親臨指導施工作業。

  “穿越海底建隧道,這在施工作業中是最難的,風險也是最高的。”周豐峻院士談起隧道建設的過程時説,“經過前期反復的勘測探明,膠州灣隧道工程地質情況複雜,共探明斷層18條 (其中海域段有13條),施工過程中容易發生塌方、涌水、岩爆、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可見膠州灣建設難度之高。為此,隧道建設過程中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工藝。很多的技術、工藝都是全球首創的。自開工到建成通車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可見技術應用的十分科學和精細,這是很了不起的。“

  周豐峻説,為了確保隧道的混凝土結構達到一百年使用壽命,膠州底隧道在中國國內隧道工程界中首次使用C50這種設計強度最高、抗滲級別最高的混凝土。這種高強度的混凝土不僅使用壽命在百年以上,還能保證隧道結構在海水腐蝕環境下長期安全可靠。

  周豐峻自豪的笑著説:“東京灣海底隧道、挪威海底隧道的海底部分長度都比膠州灣隧道要長,但他們最寬的也只是雙向四車道,而膠州灣隧道是雙向六車道,可以看出,膠州灣隧道在世界同類項目中規模是最大的。”他認為,在工程規模大和難度高的考驗下,膠州灣隧道的工期卻沒延長,原計劃工期為47個月,實際用了46個月就全面竣工,這證明了中國完全具備應對此類工程的建設能力。

  周豐峻院士最後表示,作為中國第一批在建的海底隧道,全長7.8公里的膠州灣隧道建設長度比廈門翔安隧道長約一公里,居於中國首位。它的建成是中國隧道建設史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隧道工程,將為規劃中的蓬萊-大連海底隧道、雷州半島-海南島海底隧道提供豐富的建設經驗,也為中國從“隧道大國”向“隧道強國”邁進奠定堅實的基礎。(完)

責任編輯:汪蛟龍

熱詞:

  • 海底隧道
  • 隧道建設
  • 膠州灣
  • 建設經驗
  • 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