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中國最長海底隧道同時通車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30日 14: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27日拍攝的膠州灣大橋紅島互通立交。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新華網青島6月30日電 (記者張旭東 徐冰 蘇萬明)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膠州灣大橋和中國最長海底隧道膠州灣隧道——“一橋一隧”30日上午在中國東部沿海城市青島同時建成通車。

  30日上午,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于10時19分宣佈青島膠州灣大橋通車,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于11時19分宣佈青島膠州灣隧道通車,幾輛中巴車、大客車等不同車型的車輛組成儀仗車隊先後通過膠州灣大橋和膠州灣隧道。

  建設單位提供的數據顯示,青島膠州灣大橋全長36.48公里,比原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長0.48公里,東端起點為青島東部城區海爾路,跨越膠州灣海域,西至黃島紅石崖,橋中間位置通過互通立交橋與紅島相連,使青島、黃島和紅島實現“品”字形連接。大橋于2007年5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47.92億元。

  記者30日在大橋上看到,主橋設雙向8車道,銀白色的索塔從頂部放射出百米長的繩纜緊緊與主橋橋身相連。記者乘車從東向西行駛,依次看到滄口、紅島和大沽河航道橋,以及中國首個海上互通立交橋——紅島互通立交橋,主橋與航道橋上下交錯,如“巨龍”盤臥。

  青島市交通委副主任韓守信告訴記者,青島東西海岸被膠州灣天然隔斷,水路交通常因大風、大霧而停航,陸路通過膠州灣高速需1.5小時,且經常擁堵。青島膠州灣大橋建成通車將使東西兩岸路程縮短約30公里,有效提升膠州灣兩岸交通便利性。

  “青島膠州灣大橋將使青島各個區域聯絡更為緊密,促使産業佈局的變化和城市規模的擴大,吸引人才集聚。同時,大橋西端與濟青高速南端相連,將擴大青島港口腹地範圍,提升城市吸引力,增強青島與日、韓的貿易往來。”韓守信説。

  青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高新區,紅島互通立交橋的設立使這個高新區與青島市區的路程從40余分鐘縮短至約20分鐘。

  青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隋斌説:“青島膠州灣大橋可使高新區享受主城區的服務功能,依託主城區吸引投資項目和人才。同時,大橋縮短了高新區與前灣港區的距離,增強了當地的區位競爭力,也方便高新區管理位於市區的高科園和科技街。”

  今年76歲的郝令成是土生土長的紅島人,他對記者説:“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們去青島是划船去,雖然看著很近,但也得兩個小時。後來有了高速公路方便些,但也得半個多小時。現在大橋通到家門口,到市區就十幾分鐘,我每週甚至每天都能去看孫子了。”

  大橋承建方山東高速青島公路有限公司總經濟師董淑喜介紹,大橋所處膠州灣海域年冰凍期60天左右;年平均凍融循環50次,而且膠州灣海域海水含鹽度為29.4‰至32.6‰,接近國內其他跨海大橋含鹽度的2倍。

  “為此,大橋樁基採用鋼護筒,既作為混凝土澆築的模板又作為結構防腐蝕的輔助措施;承臺與墩身採用圍堰方式,保證混凝土在無水環境下澆築,防腐涂層在乾燥條件下涂裝,確保了混凝土以及涂層的質量。”董淑喜説。

  與青島膠州灣大橋同日通車的還有青島膠州灣隧道,這一隧道同樣是為便利青島市區與黃島的交通運輸,黃島端起點為濱海大道,終點為市區團島路與瞿塘峽路交叉口,全長9.47公里,較中國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長0.77公里。

  隧道承建方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建輝介紹,隧道于2007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2010年4月實現全線貫通,總投資70.62億元,設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使青島和黃島兩地乘車10分鐘左右即可實現互通。

  青島老尹家海參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寶昌説:“我養殖和加工工廠在黃島,銷售專賣店在青島,之前經常因大霧或者大風輪渡停航而不能將客戶急需的大量貨品送過去。有了海底隧道,不管颳風下雨,開車5分鐘就可以到青島,所以我準備在市區再多開幾家店。”

  記者乘車從市區往黃島方向的隧道入口處看到,這裡約幾百米的隧道兩側墻壁是由綠逐漸變黃的藝術圖案。青島國信膠州灣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哲軍告訴記者:“這個圖案意味著‘青黃相接’的百年夢想終於得以實現,而將此圖案置於此是因為這裡是一個寬度為28.9米的大斷面,施工難度最大,進度最慢。”

  青島膠州灣隧道承建方青島國信膠州灣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哲軍介紹,隧道主體最深處在海平面以下81米,覆蓋層較薄,隧址處於火山,火山岩及次火山群地帶,環境及地質條件異常複雜。陸域以花崗岩為主,海域以火山岩為主,岩性多變,斷裂帶密集,環境和地質條件異常複雜。

  為此,青島膠州灣隧道建設過程中,進行了多次風險評估和論證,並在施工過程中大膽創新,在國內首次採用C35高性能噴射混凝土和C50耐久性模築混凝土,首次採用多重防腐錨桿,全部採用超細水泥進行預注漿,首次將溫拌與阻燃技術首次組合運用於瀝青混凝土路面攤鋪中,系統性地確保海水環境下隧道的百年使用壽命。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豐峻表示,青島膠州灣隧道所處地質環境複雜,遇到的地質斷層有18條,其中水下有13條,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創新科技成果和施工工藝為國內蓬萊至大連等海底隧道的建設提供了借鑒經驗。

責任編輯:汪蛟龍

熱詞:

  • 跨海大橋
  • 海底隧道
  • 阻燃技術
  • 超細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