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領航中國 揚帆奮進——獻給中國共産黨90華誕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30日 1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15日在上海興業路拍攝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位於上海興業路,是具有20世紀20年代上海民居風格的石庫門樓房。紀念館內有出席一大會議代表的蠟像,以及建黨時的珍貴文物、文獻等數百件展品,會議室傢具均按原樣仿製。新華社發(郭長耀 攝)

    新華網北京6月30日電 馬克思説,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

    1921年-2011年,當中國共産黨迎來90華誕,中華民族的發展經歷了怎樣浩大與壯麗的歷史空間?!

    90年前,軍閥混戰,列強肆虐,古老的中國身處苦難的深淵。上海法租界內13位中國革命者的秘密會議,猶如閃爍的啟明星,點亮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希望。

    90年後,大國崛起,擁抱世界,走過90年奮鬥歷程的中國共産黨如參天大樹,根深葉茂,生機勃發。13億中國人簇擁在鐮刀錘頭圖案的光輝旗幟下,踏上新的征程。

    時間是一條駛向未來的船。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中國共産黨領航中國,揚帆奮進,奔向新的地平線!

  彪炳韆鞦的歷史豐碑——90年,從救亡圖存到強國富民,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為“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不懈奮鬥

    2011年,清明節,上海龍華烈士陵園。83歲的惲希仲撫摸著父親惲代英墓碑上的名字和照片。

    父親犧牲時,惲希仲只有兩歲。

    生命最後時刻,36歲的惲代英面對行刑隊的長槍,巍然挺立,拒不下跪。

    那是中國人只能跪著求生的年代。有多少中國人想努力改變這種屈辱的生存,卻壯志難酬。

    “共産主義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産主義者的理想,創造一個新的社會。”這是起草于1920年11月的《中國共産黨宣言》中的一句話。印著這些文字的紙張已經發黃,如今靜靜躺在北京西郊的中央檔案館裏。但這行字,當年寫在歷史黑暗的天幕上,如驚雷滾滾,風雲激蕩。

    父親犧牲12年後,惲希仲和家人徒步8個月來到延安。

    生前,惲代英始終在憧憬一個新的中國,他説:“我身上的磷,僅能做四盒洋火。我願我的磷發出更多的熱和光,我希望他燃燒起來,燒掉過老的中國,誕生一個新中國!”

    惲代英當初給兒子取名“希仲”,希望兒子成年後有管仲之才,為新的中國努力奮鬥。可他沒有看到兒子長大成才,並成為新中國的無線電通訊專家。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惲代英犧牲80週年之際,蒼顏白髮的兒子站在永遠年輕的父親墓前,深情地告訴他,今日中國,足以告慰您經受的苦難與犧牲。

    “丹心縱死還如鐵,碧血長埋未化磷”。90年來,中國共産黨為著“創造一個新的社會”,前仆後繼、流血犧牲,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創造了光輝業績,作出了巨大貢獻。

    歷史選擇的地點,總是意味深長。

    距上海108公里,就是嘉興南湖。

    這是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那艘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紅船近旁,就是著名的煙雨樓——1751年至1784年,乾隆六巡江南,八次登臨煙雨樓。

    那時的中國——1801年,人口達到3億,佔世界人口的35.5%;1820年,GDP佔世界總量的28.7%,同今天美國佔世界的比重相當……

    然而,就在這位皇帝悠遊山水之際,他所統治的看似強盛的大清帝國,卻因為閉關鎖國痛失歷史機遇,潛伏著衰落的危機。

    1782年,英國人瓦特製成改良蒸汽機,開啟了西方國家的工業化道路。

    康乾盛世後,中國陷入落後挨打的境地。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近百年時間裏,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一次次侵略戰爭,侵佔中國領土上百萬平方公里,一次更甚一次的鉅額賠款更是榨盡了中國。

    在被八國聯軍佔領首都、閱兵紫禁城的奇恥大辱中,中國迎來了20世紀。

    歷史向20世紀的中國提出兩個重大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然而,古老中國已如朽木,要什麼樣的霹靂雷火,才能喚來甘霖、催發新芽?

    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面對深重的民族危難,一代代中國人一次次奮起抗爭。一個夢想覆蓋所有主題,這就是創建“新的中國”。

    “救中國的貧弱,使全國人民同享安樂的幸福,不再作列強侵略的俎上肉。”辛亥革命翌年,解除了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乘絲網船遊覽嘉興南湖,登上煙雨樓,並在嘉興發表長篇演講。聽眾雲集,熱淚盈眶。

    孫中山逝世時,帶著無盡遺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兩個月後,爆發了列強逞兇的“五卅事件”——孫中山耗盡一生創立的民國政府儘管號稱了“共和”,卻未能讓中國贏得比清政府更多的尊嚴……

    二十世紀,風雲際會,雖然陰霾沉沉,可改造舊中國的夢想,始終在無數志士仁人心中涌動。

    孫中山離開南湖9年後,在一艘絲網船上,毛澤東和他的同志們共同締造了中國共産黨。這艘船從此被賦予了歷史的使命,征服驚濤駭浪,衝破時代迷霧,馳向新紀元。

    多少奮鬥,多少犧牲,萬千劫難,百折不回,終於迎來了那翻天覆地的偉大時刻。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歡聲雷動中開始。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宋慶齡凝視著廣場上的孫中山畫像,心潮澎湃:“孫中山的努力終於結了果實,而且這果實顯得這樣美麗……”

    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巍巍豐碑,也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一個人口占人類四分之一的大國,從此獨立自主出現在世界舞臺上!

    當年,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這樣想像“新中國”的壯盛繁榮:“中國維新成功,諸友邦均遣使前來慶賀。”想像力超人的梁啟超沒有想到新中國在中國共産黨手中誕生。令梁啟超更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子梁思成、兒媳林徽因領導的清華大學營建係的老師們,集體創作了新中國的國徽。

    國徽設計任務完成後,設計者每人獲得800斤小米的獎勵。他們把這筆獎勵全部捐給了抗美援朝前線,保衛新生的共和國。

    還有誰能比飽受屈辱的人更渴盼尊嚴?!還有誰能比屢遭蹂躪的民族更渴盼挺直脊梁?!

    中國共産黨用28年時間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夢想,更大的考驗接踵而至:如何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夢想?

    在連火柴都被叫作“洋火”的基礎上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那是另一種浴血衝鋒——

    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社會委員會”統計,1949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為27美元,不及印度的一半,僅相當於亞洲國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在經濟最發達的上海,一萬多傢俬營工廠中,能夠開工的僅有四分之一……

    “共産黨政權維持不了三個月”——國民黨當局如此叫囂;

    “共産黨軍事打100分,經濟是0分”——上海的資本家如此斷言;

    “中國人口太多,中國歷代的統治者都是因為解決不了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而垮臺。國民黨如此,共産黨最終也將如此”——美國國務院如此妄言……

    質疑與嘲諷,都被風吹雨打去。

    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更要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這是中國共産黨向世界發出的豪邁誓言。

    在全面恢復經濟到大規模工業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氣概,實現一個個突破,填補了一項項空白,撐起年輕共和國的脊梁——

    1956年7月,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出廠,結束了中國“一輛汽車也不能造”的歷史;1963年,大慶油田建成,中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實現了石油基本自給;1964年10月,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東方巨響”震驚世界。

    “在幾億人口的農業大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深刻而偉大的社會變革。由此建起的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的經驗和啟示,為以後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了堅實長遠的基礎。”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説。

    然而,“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並沒有成熟的模式。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之路充滿了艱辛、曲折,也出現過失誤。

    “殺出一條血路來!”

    “中國巨變的種子是在1978年種下的,那是30年中央計劃經濟與30年追趕西方之間的關鍵轉捩點。”美聯社報道中的這顆“種子”,正是中國共産黨把握世界潮流作出的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

    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地展開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

    巨變的種子産生了裂變效應。

    對於這一巨變,歷史老人作出了如此注解: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以近10%的年均增速快速發展,這在中外經濟發展歷史上絕無僅有。在201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之際,中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

    21世紀前後的十餘年間,中國人百年前萌生的夢想相繼實現: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2008年,百年奧運夢圓;2010年,百年世博夢圓。

    一個甲子,中國走過資本主義國家300年的工業化道路。東方大國,崛起於世界東方。

    美國學者羅伯特庫恩在對中國20多個省份40多個城市進行調研後寫道,在人類的歷史上,以前從未有過如此之多的人口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過上這樣水準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與他們漫長歷史中的任何一個時代相比,中國人都更開心、更自由、更有創造活力。

    奇跡是怎樣發生的?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黨的十二大提出這一命題以來,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一以貫之地緊緊抓住和體現這個主題,薪火相傳、接力推進。

    這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作出的歷史性選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90年前,梁啟超撰文紀念辛亥革命:“我想中國歷史上有意義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黃帝、堯舜以來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漢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來貴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們今天所紀念的辛亥革命了。”

    但是,歷史證明,中國最偉大的革命,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的——建立一個新的中國,創造一個新的社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中華大地“換了人間”。中國共産黨創建的功業彪炳史冊,光照韆鞦!

責任編輯:張洋

熱詞:

  • 領航中國
  • 揚帆奮進
  • 中國共産黨
  • 90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