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揚帆滄海——文獻紀錄片《旗幟》解説詞(第七集)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7日 05: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91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訪問蘇聯時,特地來到了“十月革命的搖籃”——列寧格勒。在一位海軍中將的陪同下,他登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1917年11月7日,“阿芙樂爾”艦的一聲炮響,喚醒了全世界億萬勞動群眾。

  然而此時,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卻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考驗。幾個月後,蘇聯解體,世界上誕生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復存在。

  而在中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受命于危難之際,穩掌航船,破浪前行,把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帶入了二十一世紀,使社會主義中國展現出光明的前途。

  世紀之交,回顧這段歷程,江澤民用七個字概括了自己的感受——“事非經過不知難”!

  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對中央領導層進行了人事調整。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

  【江澤民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的同期聲】

  這次中央領導機構作了一些人事的調整,但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基本政策沒有變,必須繼續貫徹執行。在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我要十分明確地講兩句話:一句是堅定不移,毫不動搖;一句是全面執行,一以貫之。

  中央的態度十分明確,但局勢卻不容樂觀。

  國內的政治風波平息了,對立勢力仍在伺機而動,對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衝擊,人心需要重新凝聚。

  面對複雜的局勢,中央領導集體根據鄧小平的建議,冷靜觀察,沉著應付。江澤民引用毛澤東的一句詩來表達此時的心情:“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上任一個月後,江澤民意味深長地説,中南海周圍有堵紅色的墻,但無論如何不要讓這堵紅墻把我們同廣大群眾隔絕。

  江澤民先後到延安、遵義、井岡山參觀考察,到焦裕祿紀念館、雷鋒紀念館和鐵人王進喜的家鄉參觀考察。他反復強調,要發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江澤民高度重視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加強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任之初,江澤民就深入少數民族地區考察工作。1990年7月到9月,江澤民先後到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地考察,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與發展。

  中央先後通過《關於近期做幾件群眾關心的事的決定》、《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絡,不斷加強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加強黨的建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集中力量查辦一批大案要案,狠剎不正之風,黨的作風、黨的形象進一步好轉。

  與此同時,黨中央把國民經濟治理整頓工作重新提上日程,很快就取得明顯成效。人民群眾關心的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流通領域的混亂現象得到初步整頓。

  1989年,國家開始實施“菜籃子工程”,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産和蔬菜生産基地。老百姓的“菜籃子”成了各級政府關注的焦點之一。

  國家增加農業投入,調整種植結構,農民的生産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農業生産扭轉了此前的徘徊局面。1989年底,中國糧食生産超過8000億斤。

  改革開放的腳步在治理整頓中繼續邁進。

  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佈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

  浦東開發開放短短5年後,上海的國內生産總值就翻了一番,等於再造了一個上海。

  今天的浦東,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金融、商貿和高科技園區,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

  1990年10月,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成立。1993年5月,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成立,在全國率先推出農産品期貨交易,中國期貨市場開始試點。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浦江飯店舉行了開業典禮。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半年後,深圳證券交易所也正式開業。中國資本市場開始形成。

  1990年9月,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這次體育盛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奪取了183枚金牌,高居各參賽代表團之首。

  在國內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的同時,國際環境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一些西方國家發現,制裁中國,並不能使中國屈服;遏制中國,反而失去了巨大的商機。於是,這些國家紛紛開始取消所謂的對華“制裁”。

  到1992年,中國已同15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了貿易、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中國重新贏得了改革開放的有利環境和機遇。

  1992年,改革開放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

  這年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併發表重要談話,澄清了長期困擾人們的一些重大認識問題。中央決定抓住機遇,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

  這年6月,長江沿岸的10個中心城市全部對外開放。此後,其他17個內陸省會城市以及一些內陸邊境城市也相繼對外開放。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開放大格局開始形成。

  正是在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醞釀著重大突破。

  這年6月9日,江澤民在中共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上作報告。在講到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問題時,江澤民説,“我個人的看法,比較傾向於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提法”。

  全場響起的熱烈掌聲表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在全黨形成共識。

  1992年10月,中國共産黨迎來了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強調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鄭重地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為全黨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

  在這次大會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得到鄭重確認。

  【江澤民黨的十四大報告同期聲】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麼樣的目標模式,是關係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地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係。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於進一步地解放和發展生産力。

  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中國共産黨的一個偉大創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詞彙,凝結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特殊智慧,展示了中國人民非凡的創造力。

  【鄭新立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我們的一個重大的創新就在於,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同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通過理論的創新和實踐的發展證明,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不僅能夠結合,而且結合的非常好。

  1994年12月,江澤民在天津考察工作時強調指出: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這幾個字是不能沒有的,這並非多餘,並非“畫蛇添足”,而恰恰相反,這是“畫龍點睛”,所謂“點睛”,就是點明我們市場經濟的性質。我們的創造性和特色也就體現在這裡。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構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個領域的改革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中央出臺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財政、稅收、金融、計劃、投資、流通等方面的體制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國家宏觀調控體系框架初步建立,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國有企業是領航中國經濟的旗艦。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

  1993年,中央提出按照“産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原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當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公司法》,為國有企業公司化改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

  1995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工作全面鋪開。

  這一年,江澤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被稱為新中國國有企業的長子,也是江澤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在這裡,江澤民仔細了解企業改革的情況和困難,鼓勵工人們團結一致,同舟共濟,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

  國有企業的職工們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經濟體制轉型過程中,“下崗”、“再就業”這些給他們帶來人生轉型的詞彙,開始頻繁地出現。

  黨和政府大力推進再就業工程,大批下崗職工通過自主創業,開始續寫人生的輝煌。同時,不斷改革和完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出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下崗職工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在深化國企改革中,寶鋼等一批大型國有企業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長為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離不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經濟領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由於舊的調控機制逐漸失效,新的宏觀調控機制尚未完善,全國出現了經濟過熱的現象,不少地方盲目擴張投資、競相攀比速度,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為此,黨中央果斷作出了加強宏觀調控的決策。

  1993年,江澤民先後在西安、大連、廣州等地主持召開部分地區經濟工作座談會,要求抓住有利時機,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對經濟運行進行有效的駕馭,努力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這年6月24日,中央下發《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以整頓金融秩序為重點,提出了16條措施,宏觀調控全面展開。

  1995年9月,江澤民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十二個方面的重大關係進行了深刻闡述,提出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強調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前提,體現了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

  經過三年努力,宏觀調控取得顯著成效。

  從1994年開始,投資逐步回落,金融趨向穩定,股票和房地産市場開始降溫。到1996年,通貨膨脹率從最高時的24%降到了8%,與此同時,從1993年到1996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1.6%。

  【劉國光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

  我們黨和政府,堅持了宏觀調控,適時地採取了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樣既能夠抑制通貨膨脹的趨勢,同時,又保證了經濟的適度增長。

  就在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時候,1996年2月8日,中央領導集體在中南海懷仁堂聽取了有關法律知識的講座。從1994年12月開始,有關法律知識的講座,在中南海已經進行了三次。江澤民指出:依法治國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五大進一步把依法治國提到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年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表明中國共産黨依法執政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在法治的天空下,人民民主的創新實踐有力地推動著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梨樹縣平安村村委會直選同期聲】

  我希望村民看我宋德吉擔任平安村主任還可以,就在投選中投我一票。

  基層群眾自治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梨樹縣平安村在村委會直接選舉中創造的“海選”經驗,很快就在全國推廣,而“海選”也成為中國農村村民自治的象徵。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後通過,村民自治駛上快車道。

  在城市,社區居委會直選和社區居民自治,也成為中國基層民主建設一道令人矚目的景觀。

  在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過程中,黨中央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採取了嚴厲打擊走私、打擊經濟領域的犯罪活動,軍隊、武警、政法機關不再經商辦企業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維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著力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依法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嚴肅查處懲治公職人員腐敗行為,中國社會在活力、發展與安全之間不斷實現著新的均衡。

  與此同時,中國與國際社會在人權領域的合作、對話與交流也獲得空前的發展。

  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黨中央高度關注貧困問題,始終強調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以實現全民族共同富裕作為奮鬥目標。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到20世紀90年代初,在自然環境特別惡劣的西北黃土高原、青藏高寒地帶、西南喀斯特地區和半乾旱、荒漠化地區,還有18個連片貧困地區。

  1994年春,中央出臺《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決定在20世紀末最後7年內,基本解決全國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此後,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沿海發達地區的對口支援,全國人民的慷慨捐助,使一大批貧困地區迅速改變了落後面貌。

  世界屋脊之上的西藏,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艱難的地方。如今,這裡的面貌也正在發生著根本的改觀。

  1994年,歷時七年的布達拉宮維修工程全面竣工。

  這年7月,中央發出了《關於加快西藏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意見》,確定了西藏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62個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的陸續建成,極大地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産和生活條件。

  1996年9月1日,對於生活在大別山區、井岡山等革命老區的人民而言,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條跨越九省市、全長2300多公里的京九鐵路建成通車。

  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京九鐵路在選線時,充分考慮了一些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大別山區,修建了麻城至武漢的聯絡線,設了紅安站。在江西,為了兼顧井岡山和瑞金兩個老革命根據地的利益,鐵路特地拐了個彎,兩跨贛江。

  到2000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3000萬人,在二十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

  在扶貧開發的征程中,以希望工程、春蕾計劃、母親工程、智力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社會公益事業蓬勃興起,全社會積極參與,扶貧濟困的意識深入人心。

  黨的十四大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1995年開始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到2000年,中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1996年10月,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專門討論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進一步提出了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一系列指導方針和目標任務。次年1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成立。

  按照江澤民提出的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人們精神面貌發生新的積極變化,為繼續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氛圍。

  全國範圍內開展了“社會服務承諾制”、“百城萬店無假貨”、“十星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通過“五個一工程 ”的實施,推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

  【王世明 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之後的一段時間,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顯著標誌和突出亮點,就是形成了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要內容,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主要目標,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為主要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格局。

  張家港,江蘇大地上的一座文明之城。這座城市創造了輝煌的發展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從貧窮落後的縣變成聞名遐邇的兩個文明一起上的全國先進典型。

  1995年5月13日,江澤民視察張家港時親筆題詞:“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張家港精神在全國叫響,成為許多地方競相學習的榜樣。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把中國共産黨建設成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1994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和總任務。

  中央採取得力措施,堅持以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出版了《鄧小平文選》,並把鄧小平理論列入各級黨委中心組學習和幹部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大力培養和選拔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

  中央特別重視從制度建設上解決黨的建設全局性問題。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制度,制定了一系列黨風廉政建設準則、條例,頒布了幹部人事工作條例,完善了黨的基層組織相關制度,建立了維護黨員權利的保障制度。

  中央加大了反腐敗鬥爭的力度,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一批腐敗分子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懲。

  【虞雲耀 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認真研究和解決黨在自身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向前推進。

  正當全國人民為實現跨世紀的目標而奮力前進的時候,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全國各族人民十分悲痛。聯合國為這位老人降半旗致哀。百姓們自發前來送行,感謝他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

  世紀之交,中國能否繼續沿著鄧小平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旗幟鮮明地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作出了鄭重回答。這次大會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確立為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寫在了我們前進的旗幟上面。

  【江澤民黨的十五大報告同期聲】

  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

  黨的十五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産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這些理論上的突破和思想上的解放,為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1997年,中國發生的一幕歷史性的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6月30日晚10時,78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官兵到達駐港英軍總部威爾士親王軍營。

  【同期聲】

  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

  “你們可以下崗”,六個字,簡短、平和。但這凝聚的是幾代中國人長達百年的艱辛和奮鬥,表達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信心和力量。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兩國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這一天,舉世矚目,永載史冊。被外國殖民者佔領長達100多年的這顆東方明珠,終於回到了祖國懷抱,標誌著中華民族洗雪了百年恥辱。

  1999年12月19日午夜,中葡兩國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祖國統一大業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香港、澳門順利回歸,是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國共産黨對於中華民族的歷史性貢獻。

  【江澤民講話同期聲】

  中國政府按照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成功地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這是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中取得的重大進展。“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實踐,已經並將繼續為我們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發揮重要的示範作用。中國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

  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1993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成功舉行會談。1995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發表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改革開放的中國大陸加強了同台灣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兩岸往來日漸頻繁,民間交流不斷擴大。

  1997年11月8日,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再次刻下一個醒目的標誌。

  下午3時,隨著最後一車石料傾入江心,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

  【三峽截流現場同期聲】

  向江總書記、李鵬總理報告:十五點三十分,四十米龍口,經過六個半小時的戰鬥,已經勝利完成預定計劃!請中央領導向全中國全世界宣佈!

  經過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幾代人無數次的構想和設計,中國人開始觸摸到“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這個百年夢想。

  就在這個夢想即將變成現實的時候,與時代同行的中國共産黨人開始放飛新的理想和憧憬,去迎接一個嶄新世紀的來臨。

  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為中國的未來描繪出了新的美好藍圖,為我們繼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責任編輯:滕雪

熱詞:

  • 西南喀斯特地區
  • 智力工程
  • 公職人員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