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維護食品安全 人人各盡其責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1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21日,全國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將食品安全問題擺在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部署了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新目標,吹響了新一輪大規模食品行業整治行動的號角。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維護食品安全,關係著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營造健康的經營環境和消費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需要每一個行業各盡其責。只有舉全社會之力,形成“人人需要安全食品,人人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食品安全問題方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企業守法經營有責

  生産經營企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保證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産經營者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強化企業主體意識,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核心所在,是維護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

  食品安全關乎人的健康與生命,依法合規地進行生産經營,是食品生産經營者的從業底線。從原料採購時的品質控制,到生産加工、儲存運輸,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不允許有絲毫疏忽、懈怠與僥倖,因為稍有不慎,後果不可預測。法律是最基本的行為準則,道德則是更高的社會準則。食品行業事關群眾的健康,經營者必須嚴守法律,恪守道德。檢視歷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難發現,個別生産經營者之所以罔顧法律,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於其完全沒有了敬畏之心:對生命的敬畏,對法律的敬畏,對道德的敬畏。特別是大型食品企業,佔有著更多的社會資源,承載著更多的社會信任,在維護食品安全方面,更應當發揮示範作用,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規模越大,影響越大,越容不得半點差池。

  政府部門監管有責

  創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經營與競爭環境,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而這又有賴於執法部門的依法監管,公平執法。

  有一個“破窗理論”,説的是這樣一種現象:一扇窗戶被打破,如果沒有修復,將會導致更多的窗戶被打破,甚至整棟樓被拆毀。

  法律的外在約束與道德的內在約束,意在從源頭上杜絕有人打破“窗戶”。

  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我國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承擔著依法監管的重要職責,需要嚴格執法,讓違法行為無處存身;需要公平執法,鼓勵、呵護合法誠信經營,打擊、嚴懲非法違規經營;需要透明執法,對監管過程中的尋租行為進行監督懲處;需要完善監管體制機制與問責機制,防微杜漸,查遺補缺,不留灰色地帶和真空地帶,預防“破窗”,及時修補,以防“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輿論監督引導有責

  近年來,許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都離不開媒體發揮輿論監督作用,負責任的報道,對推動食品安全建設、保障公眾健康功不可沒。需要指出的是,食品安全需要強有力的輿論監督,更需要正確的輿論導向。媒體報道食品安全事件時,必須遵循真實、全面、客觀、理性、負責、科學的原則,這是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守的職業準則和道德操守。

  但毋庸諱言,當前也存在不少似是而非、嘩眾取寵、有違職業道德甚至違法的虛假新聞,“紙箱餡包子”即為典型一例。

  對食品安全的輿論監督影響巨大,必須用責任和良心去承擔。同時,食品的加工生産涉及多門專業學科,報道者還需要在承擔責任時尊重科學、學習知識、理性引導。換言之,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熟悉法律,善意監督,是新聞從業者基本的職業責任。

  公眾理性消費有責

  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對生産經營者有引導作用,消費者在食品消費中理性行使自己的選擇權,將有助於形成食品安全運行機制的良性循環。

  理性消費,需要尊重生活常識。有些食品安全問題憑生活常識就很容易判斷。“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這樣的道理説起來人人都懂。但現實中卻依然有人為貪圖便宜而忽視了這種常識。當消費者一味追求“便宜”,那麼生産者就會提供“便宜”的産品。但是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相當的成本,食品價格太便宜就必然會在某個方面有欠缺。

  理性消費,需要尊重自然規律。一味地追求感官享受和視覺口味,往往就會忽視安全隱患。增強消費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現代人的一門必修課。

  理性消費,需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有些食品安全問題,其實是由於不清楚而造成誤解。具備一些基本的科學素養和知識,有助於提高判斷力和辨別力,不至於盲從和迷信。比如食品添加劑,很多添加劑本身是無害的,問題在於超範圍使用和超限量使用。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就不至於談“添”色變,産生不必要的恐慌。

  理性消費,需要社會責任心。公眾發揮充分的監督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積極關注社會事務,必將增加違法違規行為的壓力和成本。你的監督有利於他人,他人的監督亦可造福于你,最終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食品安全氛圍,從總體上降低食品安全監管的社會成本。

  科研人員科普有責

  科研人員在食品安全知識普及和科學信息傳播方面也大有可為。

  令人欣慰的是,已經有人在努力嘗試並小有收穫。比如有網名為“雲無心”的科普作者,以其廣受歡迎的食品科普文章而“走紅”。他的科普文章,總是在回應當下熱點,言辭通俗而犀利。很多網友評論,看雲無心的文章,“讓人吃得放心”。這位“雲無心”,其實是清華大學生物學碩士。

  在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上,以“雲無心”為代表的科普人士所付出的努力與獲得的認同,讓我們看到了科普的巨大空間。我國食品專家們在這方面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食品科學信息普及方面,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社會團體應當大有可為,必須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可為。(王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