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河北"新圈地運動"將農民趕進危樓 收益全歸政府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3日 06: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14日,河北永清縣董家務村新民居樓內,有村民在院裏飼養家禽。

    10月13日,永清縣南朝王村新民居建設工地。本報記者 涂重航 攝

    杜德清家的住房,耗了他整整7年心血。

    他從2000年籌備建房。頭年賣點糧食買點磚,第二年再賣點糧食換些檁。就這樣,建築材料積攢了4年,2004年終於把新房蓋起來了。他又積攢了3年,到2007年,5間正房裝修完畢了。

    今年,杜德清接到通知,村裏的住宅全部都要拆除。

    “這不是糟踐東西嗎?”10月14日,這位53歲的農民説,村裏的房屋多數是2000年之後新蓋的。

    杜德清是廊坊市永清縣大麻子村農民。現在,村邊農田裏建起了“新民居”,六七棟6層高的住宅樓。

    這片樓房,將安置大麻子和小麻子兩個村的村民。按政策,原來的村莊,將復墾為耕地。

    這是近幾年河北省新民居建設的一個縮影。河北計劃利用3年時間,“改造”15%的村莊。

    去年,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做好農村新民居示範工程建設用地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新民居建設中,“要充分利用好國家‘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挂鉤的政策”。

    根據國土資源部(下稱國土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政策,在農村整理復墾建設用地,增加了耕地面積,可在城鎮置換相應建設用地。

    根據《河北日報》報道,至2012年,河北將完成7500個新民居建設示範村,保守估算,將為河北增加建設用地50多萬畝。

    不過,去年河北省獲得國土資源部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指標是1.2萬畝。

    10月13日,大麻子村一村民説,他們村去年將2000畝耕地租給浙商擬建服裝城。他認為,先已佔了耕地,村莊拆遷了就算復墾也無法佔補平衡了。

  宅基地被發展“溫泉”

  2006年,董家務村被評為省級文明生態村,政府還撥款重修了道路、圍墻,未過一年,就啟動了拆遷

    距離杜德清家所在的大麻子村約15公里,是永清縣董家務村。

    這裡是河北新民居建設的樣板工程。

    10月15日,該村的李老師住在別人的房屋裏,等待自己的補償房。

    她和兒子本來在村裏有兩處房子。拆遷時,李老師不同意,但被威脅要停發工資、開除公職。而李老師是做了30年民辦教師,才轉正的。

    10月15日,李老師説,當時,村幹部徹夜坐在村民家裏不走,直到對方簽字。

    2007年時,李老師夫婦用半生積攢的錢,為兒子蓋好了新房。還沒來得及裝修,就被“強拆”了。

    原村旁為村民建了二層“別墅”。李老師不認同這些新房,她説這些剛建了一年的房子,下雨滲水,墻皮已脫落。

    村裏答應給她另外建一處房屋,事過兩年,補償還沒兌現。

    當日,董家務村一張姓村民代表説,2007年,村裏跟福建榕源公司合作,將舊村拆除,另外在村旁建設了新村。

    按照村支書劉懷的説法,新村只佔地60多畝,原村則佔了236畝,節約出176畝地,今後將發展溫泉度假旅遊等項目。

    劉懷介紹,董家務新村的建設,確實是福建榕源公司投資的,村民獲得一套住房外,再無其他補償。節約出的土地,交由該公司使用,村裏不佔利潤。

    劉懷認為,這樣一“置換”,村裏環境和居住條件變好了,而企業盈利,將會給縣裏增加稅收。

    多數村民不認同這個觀點。他們認為,自家房子被拆、宅基地被拿走,換到的只是一處小面積的房子,而且住進樓房後,收入沒增加,生活開支更大了。

    村民認為,通過建新民居節約土地一説,不成立。張姓代表説,新村是佔耕地建的,住宅樓加上道路、廣場、家禽飼養場等佔地超過180畝。村子原址則全拆平拉上了鐵絲網,準備建溫泉山莊。圈起的地,比原村大了。

    張姓代表説,董家務村原來的住房,多數是2000年後建造的。2006年,該村還獲評為省級文明生態村,村裏的道路、路燈、圍墻,都是政府撥款重新修建,未過一年,村裏就啟動了拆遷。

  偏遠山村建起高樓

  建設廳領導説,偏遠山村不宜建高樓。但村民説,刊登講話的報紙,被鎮上扣押不讓村民見到

    在河北省其他地方,新民居建設工程也在如火如荼開展。

    河北秦皇島市撫寧縣麻姑營城裏村,村民們已被村幹部的高音喇叭“轟炸”大半年。不過沒有多少村民願意搬遷住樓。

    這是一個距離撫寧縣城30多公里的山村,面朝洋河水庫,背靠大山。98%的村民以種地為生。

    9月18日,一名董姓村民説,從今年4月開始,村幹部就動員拆村建樓。不過村裏一些老人表示“死也要死在自家院兒裏”。

    董姓村民説,村裏連續召開黨員會,不過建新民居的方案一直都沒通過,“黨員會上都吵翻了天”。

    現在,每天的高音喇叭裏都在動員,“明白紙”(類似拆遷通知)發了三次,補償標準都不一樣。

    村民説,村裏一無工礦企業,二無大規模集體養殖,是個完全靠種地生活的山村,“要住到樓裏,還咋種地呢?”

    據了解,撫寧縣計劃今年將全縣609個行政村整合為194個中心社區,年內,計劃啟動27個項目106個行政村的新民居工程,涉及7.8萬人。

    9月18日,秦皇島市農工委常務副書記陳寶奎介紹,按照該市新民居建設目標,8年內,所有行政村將全部完成新民居工程。

    這些項目當中,無論是偏遠山村,還是靠近市郊的村莊,都開始建設樓房。

    距離麻姑營城裏村約10公里,撫寧縣大新寨村,目前5棟6層住宅樓已在一片玉米地中間建起。

    當日,村裏一名許姓黨員説,原計劃先拆舊村,在拆遷的土地上蓋新樓,但未獲得村民同意。於是,村裏用2.9萬元一畝,購買了村民300多畝耕地,蓋起了5棟樓房。

    在大新寨建樓房期間,河北省建設廳一負責人説,新民居建設要建適合村民居住的房屋,偏遠山村不宜建高樓。據許姓村民講,刊登這位領導講話的報紙,被鎮上扣押,不讓村民見到。

  裂縫的搬遷房

  樓房沒有電梯,沒有陽臺,其中一棟蓋到一半裂縫了,又重新蓋

    撫寧縣大新寨村民認為,他們被騙了。

    當初建樓前,村裏跟村民代表商量要以房換樓,無論原住宅新舊和大小,都換同樣樓房。當時有些房屋較舊的村民表示同意。

    隨後,村裏又推翻了補償方案,評估村民的原住房。按每平方米600多元估價,而樓房按每平方米800元賣給村民。

    村民們給這片樓房起名為“雞架”。9月17日,村民們説,那些6層的樓房,沒有陽臺,沒有電梯。其中有一棟樓,蓋了一半裂縫了,又重新再蓋。樓房地基未使用圈梁,用的鋼筋也非常細。

    這些,都被村民看在眼裏。樓房現在封頂了,動員搬遷,只有少數村民同意。

    村裏一名許姓村民説,新樓房從選址到蓋房,從未跟村民商量過。

    不過,大新寨村這片樓房,被作為秦皇島市新民居樣板工程之一。剪綵時,河北省市領導前來,評價頗高。

    這是中冶集團在秦皇島市開建的400個村莊中的一個。9月18日,秦皇島市農工委常務副書記陳寶奎説,為解決新民居建設的資金難題,今年秦皇島市向中冶集團融資300億元用於400個村莊建設新民居。

    對於這300億資金如何歸還,陳寶奎稱,將在置換出的城市建設用地中“賣地籌錢”。

    陳寶奎認為,農村的公共服務與城市差距很大,新農村建設長期以來效果甚微,農民自己沒錢,政府也沒錢建設,新民居建設,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突破口,“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被剝奪土地發展權

  除了得到一套補償房,宅基地置換後産生的效益將與農民無關,全由政府支配

    公開報道顯示,秦皇島市打算在新民居內開展産業配套,例如促使村民就業等。

    不過,目前真正落實到農民的,是拿著自己原房屋的拆遷補償,購買新房,如果新房面積大,還需再多出錢。

    在河北省新民居建設中,多數啟動的建設項目中,都曾提出將招商引資發展産業經濟,不過記者調查的廊坊、秦皇島等地,並沒有對土地級差收益形成一套反哺農村的方案。

    在河北廊坊市,新民居的補償跟秦皇島類似。

    廊坊市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從2009年開始到2030年,整治出土地30萬畝。

    10月15日,廊坊市國土資源局總工郭立平説,政府拿錢給農民補償了舊宅,置換出的建設用地,由政府統一調配使用,收益將歸政府,農民不再享受土地級差收益。

    有學者指出,這是剝奪了農民的發展權。

    而郭立平認為,農民的宅基地無論是集體還是國有,終歸屬“國家所有”,這個所有權決定了土地的發展權的歸屬。他認為,是政府的配套投資,使土地出現級差收益,那麼收益當然歸地方政府所有。

    而國土資源部2008年出臺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土地級差收益要用於相應農村和基礎設施建設,“並按照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要求,優先用於支持農村集體發展生産和農民改善生活條件”。

    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規定:“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後節約的土地,仍屬農民集體所有。”

    不過從秦皇島、廊坊等多個地方的新民居工程看,政府將置換出來的建設用地,全部歸政府支配。

  廊坊未獲批先“挂鉤”

  正在向國土部報批試點的廊坊市,已通過“挂鉤”騰出建設用地兩萬畝

    目前河北省各地出臺多項措施,刺激新民居建設快速推進。

    在廊坊,當地國土局組織建立了“廊坊市國土土地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代表政府,參與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騰出的建設用地指標,由市政府統籌安排使用。

    目前,該公司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已融資60多億元。

    另外,從2009年起,廊坊市委、市政府將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納入對各縣(市、區)政府的考核內容,並加大考核權重。

    公開資料顯示,廊坊市目前通過新民居建設已騰出建設用地2萬畝,其中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可置換出7000畝用於支持城鎮建設。

    10月15日,廊坊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孫大起説,廊坊市新民居工程,就是利用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政策,將農村零散的建設用地整理、復墾後,同等面積調劑到城鎮,作為新增建設用地使用。

    不過,據廊坊市國土資源局總工郭立平介紹,廊坊市正在向國土資源部報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目前尚未獲得部裏批准試點。

    而根據《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管理辦法》,挂鉤試點必須經國土資源部批准,未經批准不得自行開展。

    昨天,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接受本報採訪時強調,沒有週轉指標,“一動土就違規、犯法”。

  先佔後還的“探索”

  去年河北得到1.2萬畝的指標,未來,河北計劃通過新民居建設,“節約”出50萬畝建設用地

    據了解,廊坊的新民居建設用地多數佔用了耕地。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禁止佔用基本農田,確需佔用的必須經國務院批准;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佔用任何性質土地超70公頃,都需要國務院批准。

    不過,據廊坊市國土資源局總工郭立平介紹,建新民居佔用耕地,是根據河北省相關政策。

    目前河北全省推開的新民居工程,均是依照去年河北省《關於農村新民居示範工程建設用地的指導意見(試行)》。其中規定,新民居建設,“需要佔用農用地的,可採取先佔後補的方法週轉使用”。

    也就是,可先行佔用農用地進行建設,後將舊村宅基地復墾為耕地返還,並返還佔用面積的1.2倍。

    據媒體報道,去年,河北省列入計劃的2000個省級新民居示範村,有928個村通過辦理週轉用地開工建設。

    來源於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網站的報道,河北國土資源廳廳長張紹廉説,新民居建設需要先建後拆,佔用一定數量的農用地,但每年國家下達給河北省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只能基本保障省以上重點項目用地,省國土資源廳“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按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政策精神……探索性地提出了實行週轉用地政策。”

    不過,國土部2009年批給河北的增減挂鉤週轉指標僅為1.2萬畝。河北省“探索”的週轉地,遠遠超過了這個指標。

    2009年河北啟動了1000個村的新民居建設,預計到2012年全省15%左右的行政村將完成新民居建設改造,將騰出50萬畝建設用地指標。

    國土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隕文聚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週轉指標的使用流程,至少包括確定項目、拆建、復墾、驗收等程序,週轉指標歸還和使用,要接受國土部監督,最終歸還的耕地也需要通過國土部驗收才能有效。

  “這個指標不可能有”

  陳錫文指出,去年國土部給20多個省市共20萬畝指標,河北一個省不可能有那麼多指標

    被河北省作為政策依據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對於土地週轉指標有嚴格限制,並提出,“對於擅自擴大試點範圍,突破下達週轉指標規模的,會停止該省(區、市)的挂鉤試點工作,並相應扣減年度用地指標”。

    另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管理辦法》還規定,項目區應在試點市、縣行政轄區內設置,封閉運行。

    國土資源部的幾次會議也強調,增減挂鉤要封閉在縣域內進行。

    不過,河北省的地方政策,則是指標還可以跨縣流轉。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編發的《河北省新民居建設用地政策30問》提到,指標可有償轉讓,原則上在縣域範圍內轉讓,“對確需在市區市範圍內進行置換的,經省政府批准”。

    對於河北涉嫌違規的地方政策,記者聯絡採訪國土資源部,至發稿時未有回復。

    11月2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接受本報採訪時説,從河北省出臺的新民居建設規定看,省國土資源廳就可以拿出週轉指標,事實上“這個指標根本不可能有”。

    陳錫文介紹,去年一年國土資源部總共才拿出20萬畝週轉指標,而試點單位就有20多個省市。他説,動土建設就需要指標,“沒有指標,那就是違法”。

    對於這些地方政策和國家政策,村民們難以了解清楚。他們當下注意到的是,生活要變了,生活開支也增加了。

    “住進樓房裏,再無立錐之地。”9月18日,撫寧縣大新寨村一名許姓村民説,現在是收花生的季節,各家各戶都在院裏曬花生,住到樓上怎麼辦;當地産蘋果,各家院裏都打了地窖,以後蘋果怎麼儲存;養殖的牲畜,種的蔬菜怎麼解決?

    在永清縣,董家務村的村民去年5月即搬遷新居,時過一年,村裏的“別墅”內,近7成人家在院裏搭建了燒柴的土灶。

    10月14日,村裏一名范姓村民説,村裏水、電、氣跟城裏一樣,需要拿卡到縣城去購買。去年冬天,有些人家在新房內打眼,引蜂窩煤取暖。有些村民捨不得用氣,睡覺鋪一層電熱毯再蓋一層電熱毯。

    【新聞回顧】

    多省市掠奪宅基地以擴大財政 農民"被上樓"

    一場讓農民“上樓”的行動,正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進行。

    拆村並居,無數村莊正從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消失,無數農民正在“被上樓”。

    各地目標相同:將農民的宅基地復墾,用增加的耕地,換取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他們共同的政策依據是,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

    記者調查發現,這項政策被地方政府利用、“曲解”,成為以地生財的新途徑。有的地方突破指標範圍,甚至無指標而“挂鉤”,違背農民意願,強拆民居拿走宅基地。演變為一場新的圈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