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大面積用血告急引關注 血荒呼喚血液調劑機制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9日 05: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28日,記者了解到北京在獻血旺季首現用血緊張,血庫存量只是庫存的50%,僅能滿足急救醫療需要。同日,揚子晚報報道,從去年年底一直到現在,南京的“血荒”已經持續10個月,在“血荒”嚴重的時候,什麼血型都缺。流動獻血車採血量下降,到高校也採不到血。

  前一天,央視報道昆明“血荒”。

  保證一定數量的血庫庫存,是人們正常就醫的基本要求。嚴重“血荒”,意味著公眾的健康甚至生命將有可能受到威脅。全國大面積凸顯的用血告急,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有識之士呼籲建立全國血液調劑機制。

  “血荒”是世界現象

  據了解,目前昆明的人口超過600萬,像這樣規模的城市比較安全的血液儲備量應該是在40萬毫升到50萬毫升之間,但昆明中心血庫目前存量只有2萬毫升。

  “北京血液中心庫存量為6000單位,每單位為200毫升,僅為標準庫存的50%。”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北京市獻血辦公室主任劉江介紹,現在已有一些醫院的非緊急、可以擇期的手術因缺血推後。

  事實上,放眼世界,在實行自願無償獻血制度的國家和地區,幾乎都無一例外地面臨著“血荒”的困擾。即使是在美國,“血荒”也同樣存在,以紐約為例,登記捐血的數目尚不及各醫院需求量的一半。

  “血荒”成因

  今年年初的一個雪天,23歲的北京女孩吳雨思的手機接到一條短信——“北京市血庫急需A型血,請您就近去採血點獻血。”冒著大雪,吳雨思立即趕往就近的採血點,捐獻了200毫升。

  “我第一次去獻血時也很擔心,後來諮詢過相關領域專家,知道所有採集的針具都是一次性的,衛生要求很嚴格,才打消顧慮。”吳雨思在18歲生日那天用義務獻血給自己送了一份禮物,至今已義務獻血4次。

  獻血者不足,是造成“血荒”的另一個原因。據了解,在無償獻血人群中有擔心獻血會影響身體健康和傳染疾病的顧慮。

  “北京市血液中心一共580人,每年有20%的職工參加義務獻血,如果獻血可能會導致疾病,那我們身處其中,會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嗎?”劉江認為,許多人認為獻血損害身體健康、傳染疾病等,其實這完全是誤傳。

  “目前,北京90%的無償獻血來自街頭流動採血點,最近因為氣溫降低使獻血點周圍的人員流動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採血。”劉江介紹,獻血量在減少,但血液需求卻在以10%的速度增長。今年1月至9月採血量增幅為2.9%,與需求量增幅相比,還有約7.1%的缺口。

  劉江認為,當前因為新醫改的推動,很多醫療機構增設了方便患者就醫的各種措施,醫院床位週轉率得到了較大提高,加之醫療保障制度逐漸健全,例如因為新農合,農民住院看病可以報銷60%左右的比例,因此,需要輸血救治的病人也相應增多。

  “全國各地的患者都來北京看病,北京的採血大約一半用於外地患者,這也是北京用血需求量處於全國最大的主要原因。”劉江解釋,目前出現用血緊張的也僅是大城市、沿海城市,這些城市因為醫療水平相對較高,用血需求較大。其實,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採血情況還是不錯的。專家指出,完善不同地區的血液調劑機制已是十分必要。

  “血荒”必須破解

  劉江認為,獻血是全社會的責任,不僅是衛生部門的工作,也需要廣大人群的廣泛參與。

  劉江介紹,目前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在市區、通州、密雲和延慶的文化街區、鬧市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共設置了25個採血流動車,考慮到需要擴大採血人群,計劃增加西直門交通樞紐、五道口華聯商廈等採血點。

  據長期研究獻血問題的專家邵淑濱曾認為,目前採血最大的問題是“靠天吃飯”,採血機制非常脆弱。解決“血荒”問題的關鍵在開源,即加大宣傳,讓更多人加入獻血“大軍”。例如,可讓手術病人的親屬、朋友、同事參加互助獻血,這也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對於一些擇期手術患者,可在身體條件較好的時候,自己捐血備用。比如孕婦在臨産前三個月獻一定量的血,以供緊急時使用,自己不需用時也可以捐給別人。

  據衛生部醫政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還沒有國家層面的血液儲備和調劑功能的機構,現在實施的是屬地管理制度,只有遇到重大事件時,才會跨地域調劑。

  劉江認為,目前部分大城市出現“血荒”,使用血不平衡的情況更加凸顯,由此,建立國家層面的血液儲備、調劑機構尤為迫切。從目前來看,我國的監測水平和設備都已經比較好了,應該建立調劑機制。同時,也只有這樣,在重大災難來襲時才能應對用血緊張。

  據悉,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都有國家血液中心統一調度血液使用。美國也有紅十字會和血液集團兩大國家性的公益機構,面對極端情況時,統籌調度血液庫存。

  專家建議,國家還應出臺鼓勵措施,要求大的機關、企事業單位每年抽一定比例的員工參加無償獻血,而對於積極主動參加無償獻血的人,單位應該給予適當的物質或精神獎勵,或在評優評先方面給予優先考慮,這樣獻血源才能永不枯竭。本報記者 金振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