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血荒”,不能推卸管理之責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8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南京媒體11日報道:節前又鬧“血荒”。嚴重到什麼程度?僅10日一天,省人民醫院就因“無血”被迫停了20台已安排做的手術。

  近年來,鬧“血荒”、特別是年關血源緊張不是新聞。血源管理部門解釋: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回家了,機關企事業單位放假了,血源自然少了。

  這聽起來不無道理,可一而再再而三地鬧“血荒”,相關部門就該反思一下:血液管理上是否有誤?

  明明知道“血荒”有“季節性”的特徵,即一年中的某些季節會出現“不荒”甚至還會有富餘,就應該設法存好、管好這些富餘的血,以調劑和補充給“荒月”。可目前南京血液中心庫存血液保質期是30天。

  近年不斷有專家呼籲,推行自體輸血(當病人需要輸血時,輸入病人自己預先儲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解決“血荒”。發達國家自體輸血已佔輸血總量的20%-40%,澳大利亞和美國佔80%-90%。它除了可以穩定血源外,還因不需檢測血型和交叉配合試驗,可防止傳染疾病。而推行自體輸血最大的問題也是保存的期限。

  實際上,這在技術上已經解決了,如北京市血液中心正在籌建一個-80℃的冷凍血庫,可儲備上萬袋血液,保存10年而不變質。該中心主任劉江表示,此舉將從根本上破解該市獻血淡季的“血荒”難題。

  可見,血源的保存説到底還是認識問題。站在關心和愛護人的生命的高度,就能想遠一些,多投入一些,切實保障必需的血液。反之,即使血源豐富,也難免“血荒”。如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市民捐獻了76萬U的血液,其中有30萬U的血液因沒保存好而被廢棄,市民獻血熱情銳減,從而導致嚴重的“血荒”。

  在暫時沒有能力長期保存的情況下,則可以搞獻血預約登記制,固定血液,送上門的也不一定當時就抽,可養起來,分時使用。當然,這需要更溫馨、更細心和更系統的管理。因為,人的獻血激情是會變化的。如何穩定和管好龐大的獻血志願者隊伍,使他們熱情如一,隨叫隨獻,對習慣於“有獻就抽”的管理部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絕不是做不到。上海某區血站站長就説過,如果取消指令性獻血計劃,他完全有辦法靠志願者隊伍,保障該區的臨床用血。此前,17萬餘人的應急無償獻血志願者隊伍,因血型之全和血源之足,使北京奧運達到了非常高的血液保障水平。學習、借鑒和利用其經驗,我們是能告別“血荒”的。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