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徵“交通擁堵費”呼聲再起 不能成財政增收渠道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9日 04: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面對北京越來越嚴峻的交通擁堵,近期收取“交通擁堵費”不斷被提及。眾交通專家從其可行性及怎樣科學實施角度,給予解析。

  據了解,“交通擁堵費”是指在交通擁堵時段對部分區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目的是利用價格機制來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車流密度。

  從2002年至今,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都相繼傳出要徵收“交通擁堵費”,但最終都在爭議中銷聲匿跡。面對當前越來越嚴重的交通擁堵,曾數次不了了之的“擁堵費”重被提及。

  今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提出,為了方便大家出行,減少機動車上路數量,應該徵收“交通擁堵費”並制定新的上牌管理辦法。

  今年8月,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潘濤也提出,應該按照車輛去的區域的不同,收取一定費用,並且制定政策鼓勵拼車出行。

  今年10月,北京市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請來國務院智庫幫忙研究此項規劃,得到的建議是,徵收交通擁堵費。

  國務院參事石定寰等專家均表示,對於小汽車的使用一定要加以引導,不能像現在這樣自由使用。石定寰參事舉例,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市,早高峰期間徵收進城擁堵費後,交通情況明顯好轉。

  專家認為,收取交通擁堵費可以直接減少小汽車進入中心區的數量,效果顯著,建議北京儘早研究交通擁堵收費和相應的配套措施。

  猜想1

  開收“交通擁堵費”

  正方

  高峰時段進城收擁堵費

  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中心副主任馬林:交通擁堵收費作為以限制交通總量為目的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對城市活動將産生比較大的影響。一般應在其他管理措施失效或作用不大的情況下,才開始著手實施擁堵收費。

  不能成財政增收新渠道

  運用經濟杠桿調控城市汽車交通需求的時空分佈,是進行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方法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交通擁堵收費是一項政策性非常強的措施,必須正確把握其實施目的,而不能把擁堵收費作為政府財政收入的新渠道。

  收費區域應具有閉合性

  實施交通擁堵收費,會遇到一些具體問題。如何確定擁堵費率就是一個難點,這需要對城市汽車交通的支出、承受能力做深入研究。

  擁堵收費的區域一般應選擇城市功能最集中、交通最擁堵的城市中心區,收費區域應該具有閉合性。比如,倫敦最早實施的範圍是內環線所圍合的地區。收費對象方面,原則上對進出收費區域的所有機動車進行收費,但應對公共汽車、軍車、警車、救護車、救火車、工程搶險車等減收或免收;對收費區域內的居民所使用的車輛,需要研究減免措施。

  交通高峰可按時段收費

  對於收費時段,要根據收費區域交通特性確定。在全天交通高峰不明顯的區域,可以考慮實行工作日全天時段的擁堵收費,而在交通高峰特徵十分明顯的區域,可以考慮僅對高峰時段收費,週末和法定假日一般不應收費。而收費系統的設計也要便捷,可用牌照識別、電子不停車收費、購買通行許可證等方式,保證車輛以正常速度通過收費界面,而不會形成新堵點。

  反方

  收擁堵費缺乏可操作性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毛保華:從世界範圍看,目前在城市中心區徵收擁堵費的有倫敦和新加坡,主要原因就是實施難度和成本過大,而且與效果不成正比。事實上,關於開徵擁堵費的話題在我國已討論多年,由於缺乏可操作性遲遲沒有被政府採納。

  如果開徵擁堵費,首先要確保每輛車都安裝自動電子收費識別裝置(ETC),而目前北京已安裝ETC的車輛少之又少;其次,還要在城市中心區所有道路分界線安裝電子收費終端。從北京城市中心區的道路結構以及現有硬體和技術條件來看,滿足這兩個條件難度很大。

  此外,政府、醫療等機構一般位於城市中心區,如何對這類機構用車進行收費,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猜想2

  收取“天價停車費”

  正方

  交通流量能減少10%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毛保華:提高停車收費,是一項很好並且便於實施的措施。和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北京停車費還有上漲空間。

  目前切實可行的是提高中心區停車費,大幅增加進城成本,這是國內外控制交通擁堵普遍採取的措施。私家車出行可能是在高峰期,出行量相對來説多一點,有可能使高峰期交通流量減少10%,甚至更多。

  北京實施提高停車費的政策已有大半年,但由於執行力度不夠、涵蓋範圍太小等原因,效果並不明顯。而公共交通,特別是地面交通的吸引力,遠沒有影響私家車主的選擇,大多數人還是習慣開車出行。

  反方

  漲價緩堵效果微弱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于元渤:天價停車費,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交通的緩解,影響都不大。西單、國貿相對車流量比較大,很多消費者驅車來此購物,而來這些地段購物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不會因為停車費漲價而左右出行或消費。

  因此,停車費漲價並不能完全解決交通問題。而諸如道路建設、燃油稅、保險等,更能影響汽車消費者對出行的選擇。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賈新光:今年4月起,北京實行重點區域停車費上漲,措施本意是減少市民不必要的駕車出行,可路況卻沒有明顯改變。

  北京應該設固定的出租車停泊站,顧客電話叫車,減少出租車佔路時間;限制公車出行。同時,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

  猜想3

  外地車限時進京

  反方

  政府應下決心改革公車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交通部法律專家劉莘:出臺這個政策的理由是什麼?是因為外地車沒有在北京交契稅?北京為了自己不堵車,而限制外地車,那麼其他城市堵車是不是同理可以限制北京車?

  有關部門沒有理由限制私家車,政府應下決心改革公車。如日本,每個機關辦公出行可以打的花“汽車票”。畢竟私車和公車相比,限制公車更能體現以人為本。“但有關方面不願意下這個狠心。”

  出租司機、首都的士雷鋒隊隊長王鳳進:每天上路拉活,沒覺得外地車是路面上的主力,“逢年過節可能多點,但平時真沒覺得多。”“人家常在北京的人,可以在北京買車,挂北京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