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時代精神引領經濟特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紀唸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汕頭篇)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6日 06: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優秀精神品格,是引領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經濟特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撐。在30年的不平凡發展歷程中,經濟特區不僅堅持大力弘揚偉大的時代精神,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的“領頭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發展成就,而且以嶄新的實踐探索豐富了時代精神的內涵。

  率先改革、全面改革、深化改革

  30年來,經濟特區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敢想敢幹,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創造了眾多的全國“第一”,切實擔負起了改革發展開路先鋒的重任。在所有制改革方面,率先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力發展外資、私營、個體等非公有制經濟,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全面提高公有制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使國有經濟重新煥發生機活力。在資源配置方式上,強調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商品和服務市場趨向成熟,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等生産要素市場不斷完善,證券交易所、土地使用權拍賣市場、人才大市場、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等生産要素市場蓬勃發展,市場調節的範圍更廣、層次更深。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率先改革政府審批制度、採購制度,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規範政府行為。在分配製度上,率先探索實行企業員工持股、技術或管理知識入股、高級管理人員年薪制度、上市公司股票期權制度等多種分配方式,逐步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社會共濟和自我保障相結合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率先改革、全面改革、深化改革,為經濟特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面對新形勢,經濟特區要實現更大發展、履行好新的歷史使命,仍然必須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切實在“先行先試”與“攻堅克難”上做好表率。特別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對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先行先試,對符合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符合我國未來發展方向,需要試點探索的制度設計先行先試,對在全國具有重大示範帶動作用的體制創新先行先試,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涉及長遠發展的體制機制的改革上取得突破,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新的經驗。

  全方位開放、寬領域開放、多層次開放

  30年來,經濟特區始終堅持發揮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走在了全國對外開放的前列。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港口優勢、僑鄉優勢等,大膽探索利用外資的形式,利用港澳臺和海外資金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搭建國際國內文化和經貿交流的平臺,引進先進理念、技術、經營方式、管理方法等;結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産業結構,推動利用外資方式從“招商引資”轉為“雙向投資”、從單純的“引進來”轉為“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構建包括經濟特區、保稅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等在內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産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歷史經驗表明,發展中國家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有利於充分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減少摸索時間,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特區在對外開放方面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注重實踐探索,不搞抽象爭論,只要認定是有利於生産力發展的,就大膽引進、大膽吸收、大膽借鑒,同時不斷探索對外開放的新形式,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經濟特區只有自覺把自身的發展置於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格局中去審視,置於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中去思考,繼續堅持並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的質量和水平,才能增創新的優勢、實現更大發展。  

  鼓勵創新、支持創新、推動創新

  30年來,經濟特區始終堅持把創新特別是自主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要求,積極探索創新特別是自主創新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辦法,初步形成了鼓勵創新、支持創新、推動創新的價值理念、制度安排、社會環境,在建設創新型城市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了積極貢獻。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産業技術水平;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及時改進落後工藝,堅決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騰出空間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循環經濟;探索建立以市場為導向、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的産學研相結合的研究開發體系,鼓勵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互利互惠的市場化協作關係;完善政策措施,加強教育引導,努力為創新特別是自主創新提供融資條件、人才支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環境,經濟特區要想獲得有利地位,就不能再走以量取勝的老路子,而必須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也是經濟特區在我國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承擔的重要使命。為此,經濟特區需要進一步在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上下功夫,積極探索建立創新保障機制,鼓勵大膽創新者,寬容創新失敗者;在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著重在投融資、技術標準、對外貿易、政府採購、財政資助和消費政策等方面進行探索、尋求突破。只有這樣,才能為自身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更好地發揮特區的示範和標兵作用,為全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科學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執筆:溫憲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