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開路先鋒再出發(紀唸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4日 13: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航拍深圳。

  小崔攝

  汽車一路疾行,將一座標有“同樂檢查站”字樣的建築物遠遠拋在身後。

  30年前,一道鐵絲網生生將深圳一分為二,憑證件才能過關進特區。30年後,特區範圍擴大到深圳全市。從372.5平方公里到1953平方公里,這個流淌著改革創新“基因”的年輕城市開啟了新的發展時代,也將擔當新的責任和使命。

  30歲,深圳依舊是開路先鋒。

  30年,只是一個傳奇的開始。

  深圳立起了什麼——

  深圳發展成就是國家發展方向轉折、現代化戰略轉變效果的最好注腳

  深圳是當代中國的一個鮮明符號。它在1980年之前的歷史幾乎乏善可陳,這是一座因改革開放而生、為改革開放而長的新城。

  改革開放前夕,國人睜眼看世界,看到的卻是這樣一幅景象:西德一個年産5000萬噸褐煤的露天煤礦只用2000名工人,而中國生産同樣數量的煤需要16萬人,相差80倍;法國戴高樂機場一小時起降60架飛機,而北京首都機場一小時起降2架……

  “什麼叫社會主義?它比資本主義好在哪?每個人平均六百幾十斤糧食,好多人飯都不夠吃,28年只搞了2300萬噸鋼,能叫社會主義優越性嗎?”鄧小平同志打出了沉重的問號。

  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迫切呼喚改革開放,而任何變革都需要找準一個突破口。總設計師將目光移向了毗鄰香港的深圳。

  1980年8月26日,當深圳和珠海、汕頭、廈門一起成為中國首批經濟特區時,外國媒體驚嘆:“鐵幕拉開了,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

  流光飛逝,三十而立,深圳立起了什麼?

  站在深圳看深圳,這是滄海桑田的巨變。

  30年前,深圳有個羅芳村,深圳河對岸的香港也有個羅芳村。深圳羅芳村農民年收入134元,而香港羅芳村卻高達13000港元。一河之隔,差之百倍。30年間,過去水草寮棚的深圳河北岸,魔術般聳立起與南岸香港相媲美的摩天大樓。深圳迎來港人北上定居潮。

  站在全國看深圳,這是快速崛起的典範。

  特區成立前,深圳還只是“省尾國角”的邊陲小鎮,僅有“豬仔街”、“魚仔街”兩條小巷和一條200米長的小街,30年後卻可與北京上海廣州比肩:GDP穩居全國大中城市第四;人均GDP全國第一;外貿出口連續17年全國第一,佔全球比重高達1.2%,超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出口額。

  站在世界看深圳,這是不可思議的奇跡。

  經濟學家通常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超過10%,算是邁入起飛階段,連續數年超過10%,便堪稱經濟奇跡。如果想要再提高速度,那就變得十分危險,好比要求雞蛋直立,結果往往是雞蛋破碎。

  此前,亞洲四小龍以10%左右的速度騰飛了20年,已令人嘖嘖稱奇。而深圳以25.8%的高速度整整飛翔了30年,更是世界工業化、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史上的罕見奇跡。

  深圳故事連著中國故事。深圳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與國家發展方向的轉折、現代化戰略的轉變緊密相連,因而,這個城市的發展是這種轉折、轉變效果的最好注腳。

  “經濟特區的實踐,向世界展示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勃勃生機和光明前景。”江澤民同志一語道破深圳這個中國現代化建設“示範區”的“樣本意義”。

  “深圳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基本制度與現代市場經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調動了各種要素資源,産生了發展的‘聚核效應’”,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説,“深圳的發展不僅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精彩縮影,還生動地説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可以探索,而且完全可以成功。”

  歷史選擇了深圳,深圳無愧於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