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直面“挾屍要價”無損英雄本色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04: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社論

  長江大學數名大學生搭起人梯拯救落水者,事情已經過去了大半年。其中關於生命的喟嘆、人性的美醜,在一陣熱烈討論後復歸於平淡。不曾想,由於一張新聞照片《挾屍要價》的獲獎,此事又激起了千層浪。

  這裡頭,值得追問的是何為真相,同樣值得玩味的是相關當事人的心態。

  照片中那位白衣老漢(王守海)當時在比畫什麼,説什麼,這裡且不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一,當時確實存在打撈屍體交易,而老漢則為撈屍公司所雇人員;其二,撈屍公司確實存在“明知溺水學生係見義勇為遇難而不及時打撈,特別是因打撈資金未籌集到位時,數次中斷打撈”(這是荊州市政府的調查結論);事後,撈屍公司負責人陳波因其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被治安拘留15天,處罰款1000元。

  基於上述基本事實,照片所表現的場景實乃整個事件真相的組成部分。正如“金鏡頭”評委、中國新聞攝影協會副主席賀延光所説:“照片中的老人是打撈屍體的執行者,他或者老闆誰要價,不能改變挾屍要價的事實。”

  那麼,長江大學有關人員又是基於什麼樣的想法,而公開質疑獲獎照片呢?有一種可能,儘管學校被迫花高價雇人撈屍,但由於照片上的撈屍人只是具體執行者而非主要負責人,所以學校認為不該把矛頭對準他們。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擔心事件的負面消息影響了見義勇為大學生的形象,使這樁義舉的社會意義大打折扣。

  長江大學宣傳部部長李玉泉在公開信中寫道:“大學生的英勇行為感動了中國,溫暖了社會……但也有的媒體‘另辟蹊徑’,他們的到來是‘為了尋找英雄背後不該發生的’事件,甚至誤讀照片,製造假新聞……‘非事實’的造假新聞在社會中一直傳播並引起人們對這個社會或人性的‘失望’。”

  不得不説,這樣的想法在過去和現在都屢見不鮮,甚至成了某些人士的慣性思維。似乎只要某個公共事件中誕生了一個英雄,那麼這個事件以及那個“英雄”全身上下、由內而外就必須是完美無瑕的,一點污跡都不允許出現。這種把英雄當作神來塑造的既定模式,實際上並不客觀真實。

  三名大學生見義勇為,為拯救落水者而犧牲生命,無疑值得讚美、謳歌。事實上媒體也對此作了大量的報道。正因為當下瀰漫著一種功利化的社會思維,乃至於連當街扶起跌倒老人都小心翼翼、思慮再三;一面是有人舍生求義,一面卻是有人見利忘義,所以才更襯托出救人義舉的可貴,人們才發出了驚訝、讚美與嘆息的聲音。

  這個事件之所以在當時造成巨大的社會影響,也恰恰是因為“見義勇為”與“挾屍要價”在此戲劇化相逢。不管打撈公司此前如何按照市場化收費,但是當他們打撈的對像是見義勇為者時,如此表現則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德。這也激起了社會的義憤。媒體對“挾屍要價”的報道,不是為了獵奇,也不是別有用心,正是基於道德與良知,而對事件做客觀而全面的報道也是職業要求。這個事件,讓大家看到了什麼是真善美,什麼又是假惡醜。在“挾屍要價”與“見義勇為”之間又怎能進行“切割”?

  事實上,直面“挾屍要價”真相,不僅無損於英雄本色,反倒襯托與彰顯了大學生們的無私與可貴。這件事的真相,不是針對那位船上的白衣老者,也不是針對某一個案。天價打撈實際上在各地是很普遍的現象,政府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將其完全交給市場化運作,並由此形成“市場壟斷”。希望“挾屍要價”事件的再度爭論,能夠有助於建立公益性的水上救援與打撈機制,不要再讓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陷入這樣的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