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生活圖文 >

我國糖尿病患者高居全球之首 高危人群應定期篩查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5日 16: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測血糖你可能並不陌生,但您測過餐後血糖嗎?

  常規體檢往往只檢測空腹血糖,是不是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升高意味著什麼?

  餐後血糖正常值的上限是多少呢?

  當前,我國糖尿病患者高居全球之首,而這個群體還在不斷擴大。讓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控制至關重要,但與此同時,讓更多人儘早了解到自己離糖尿病有多遠也同樣重要。因此,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前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楊文英日前呼籲,應普及餐後血糖的相關知識,提升公眾認知,尤其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對於餐後血糖的認知和重視。

  據2007年至2008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9240萬,高居全球第一位。更為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後備軍”——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數高達1.48億,這意味著我國即將迎來糖尿病發病的新高潮。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楊文英指出,喚醒每一位公眾對糖尿病風險的關注至關重要。

  測空腹血糖可造成50%糖尿病漏診

  “很多人都知道,血糖值與糖尿病息息相關,空腹血糖檢測是常規體檢中重要的一項,然而多數人不知道,單純空腹血糖正常並不意味著遠離了糖尿病的威脅。”楊文英指出,與西方人相比,我國公眾的血糖升高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其中70%以上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血糖升高。但是目前常規體檢中,通常只檢查空腹血糖,許多單純餐後血糖升高的人群得以“矇混過關”,就此造成的漏診率高達50%。

  楊文英介紹説,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在一天中隨著就餐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説,人類每日三餐餐前血糖較低,餐後血糖較高。正常人進餐後,血糖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能夠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範圍,餐後兩小時血糖值應小于7.8mmol/L,並且在下一次進餐前使血糖回到餐前的水平。如果餐後兩小時血糖值高於11.1mmol/L,則表明已經步入糖尿病的行列。若餐後兩小時血糖值介於7.8和11.1mmol/L之間,可以診斷為糖耐量減低,屬於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説,7.8mmol/L是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的上限,即使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一旦超過此值,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糖耐量減低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楊文英強調,邁入這一階段的人群,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表現並不明顯,但是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得到有效干預,每年約10%的患者會進展為2型糖尿病。而且,與健康人群相比,糖耐量減低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正常人增加2至3倍。

  糖耐量減低階段積極防控,血糖可恢復正常

  “儘管糖尿病不能被徹底治愈,但卻是可防可控的,尤其是在糖尿病前期階段。”楊文英錶示,研究表明,通過儘早、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和(或)藥物治療,能夠大大降低糖耐量減低人群進展為2型糖尿病及其並發癥的發生風險,甚至能夠使該人群逆轉為血糖正常。

  據楊文英介紹,生活方式干預主要包括飲食控制和運動,包括保證膳食平衡,限制攝入的總熱量和脂肪成分,限制飲酒,鼓勵多食蔬菜及高纖維食物以及進行規律持久的體育運動等。具體目標為:首先,肥胖或超重者,體重至少減少5%至10%;其次,每日至少減少攝入飲食總熱量400千卡至500千卡;第三,飽和脂肪酸攝入佔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第四,體力活動增加到250分鐘至300分鐘/周。

  然而,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難以堅持,而且,許多時候僅僅依靠生活方式干預遠遠不足以將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研究數據顯示,僅接受生活方式干預,仍有半數的糖耐量減低人群會發展為糖尿病,因此必要時應予以藥物治療。”楊文英提醒廣大公眾,“目前我國批准用於治療糖耐量減低的口服降糖藥只有阿卡波糖,且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患者切勿輕信虛假藥品廣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國外大規模研究證實,阿卡波糖可以有效預防糖耐量減低人群進展為2型糖尿病,並且能夠大大降低該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高危人群應定期篩查,儘早發現健康隱患

  楊文英強調,高危人群應儘早篩查,以便於能夠早期發現餐後血糖升高,降低糖尿病及並發癥的發生風險。

  高危人群包括:有糖調節受損史人群;年齡≥45歲;超重、肥胖(BMI≥24kg/m2),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産史,妊娠糖尿病史人群; 高血壓(血壓≥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人群;血脂異常(HDL-C≤0.91mmol/L(≤35mg/dl)及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人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一過性糖皮質激素誘發糖尿病病史者;BMI≥28kg/m2的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嚴重精神病和(或)長期接受抗抑鬱症藥物治療的患者;很少運動的人群等。這些人在常規體檢檢測空腹血糖之餘,定期檢測餐後血糖,是及早發現健康隱患的有效途徑。

  據了解,糖尿病的診斷通常採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也就是在口服含75g葡萄糖粉的糖水後,分別於0小時,2小時檢測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來判定是否存在糖尿病。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一般可用血糖儀在家自測空腹和餐後血糖,也可到醫院測定空腹和餐後血糖水平。本報記者 田雅婷

熱詞:

  • 糖尿病前期
  • 後備軍
  • 餐後血糖
  • 一級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