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體育輿論背後的價值導向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9日 1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果説奧運是四年一季的連續劇,那麼,這就是風平浪靜又暗流洶湧的“倫敦季”。從1984年許海峰石破天驚的一槍,到保持獎牌榜第一軍團的位次,“體育大國”開始從喧囂的賽道走向看臺後的反思。誠如《人民日報》所言,這些年,隨著體育的社會功能不斷延伸,人們對舉國體制的關注也有了更多視角。“新時期,我們還要不要金牌?”“金牌總數再多,也不代表國民體育素質好”“得金牌的只是少數,更多的運動員退役後出路狹窄”等疑問從倫敦開始,成為中國媒體與公共輿論糾結的現實命題。

  我們都在説,讓競技體育回歸體育本身,這話永恒正確。確實,對金牌的過度追捧,容易曲解奧運精神。譬如對於中國羽毛球隊女雙隊員因消極比賽被取消參賽資格一事,中國體育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就稱: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行為確實有悖公平競賽原則,違背了奧林匹克精神,要深刻認識此事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但毋庸置疑的是兩點:一是既然上了賽場,不為爭強好勝,你來幹什麼?二是再怎麼反思狂熱與迷糊,合理合法地爭金奪銀,有錯嗎?

  奧運是競技體育的盛會,更是展示民族正能量的一個秀場。有幾件事,不妨比較閱讀:一者,一位叫黃侔的馬來西亞歌手在李宗偉輸球後,在網上傳了自己的一首原創歌曲為李宗偉加油,但在歌詞裏,他卻以福建話辱罵林丹來發泄李宗偉無緣金牌的憤懣;二者,菲利浦斯獲八塊金牌無人質疑,而孫楊、葉詩文的成績卻引來各種雜音,好在科學界最權威的雜誌之一、英國《自然》雜誌近日以總編的名義承認其關於葉詩文的報道有刻意“抹黑”嫌疑,並向讀者和葉詩文本人道歉。更絕的是東道主英國,甚至一些媒體只播出本國的比賽。儘管英國人看奧運像度假,也儘管歐美體育強國在奧運如閒庭信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奧運競技,仍帶有強烈的“國別”色彩,成功的歡呼,奪金的喜悅,與頒獎臺上的國歌國旗一道,深深滲透了民族與國家意識。

  更值得玩味的是輿論對劉翔的反應,不少論者認為:自媒體上的各種“陰謀論”説明,體育承載不起政治、商業、榮譽的多重重壓,揹包前行的中國體育應該去掉包袱,回歸純凈,回歸大眾。從精英體育到大眾體育,從競技體育到全民體育,中國亟待轉身的確實還不少,但就劉翔事件而言,我們對其的關注與傾心,離不開兩個背景:一是中國的體育偶像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科比受傷退賽了,貝克漢姆受傷退賽了,為什麼不會像劉翔一樣成為全民性公共話題?因為人家有更多商業巨星在,而我們除了姚明、劉翔等,似乎很難找到完整的巨星團隊;二者,關注本身就是改變的力量,從寄望其奪金到理解其黯然離場,從重結果到看過程,從當觀眾到親自玩,這種“變化”,誰説不是一種由關注生成的力量?

  也許舉國體制是需要不斷完善的,也許體育政績觀也需要不斷糾偏,但在“日本自2001年後通過了‘獎牌倍增戰略’計劃”等事實面前,妄自菲薄于奧運的成就與艱辛,或者藉此自輕於倫敦的拼搏與輝煌,實在不是一種理性的價值取向。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不是魚和熊掌的關係,在倫敦、或者在北京,只要能厘清體育發展的科學路徑,有一天,我們遲早能走出這份糾結。

熱詞:

  • 退賽
  • 體育代表團
  • 體育素質
  • 體育發展
  • 體育強國
  • 價值導向
  • 競技體育
  • 消極比賽
  • 劉翔
  • 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