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為奢侈品而寫的“悼詞”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9日 1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導語:“如果説最近三十年來奢侈品行業有了什麼變化,那麼唯一的變化就是大家眼裏啥都沒了,只有利潤二字。過去,當這些大牌還是家庭手工作坊的時候,店主也希望盈利,可最重要的事還是生産出最優質的産品。當大財團開始進行收購,一切都變了,一種所謂的‘奢侈文化’取代了奢侈品本身,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像棒球門票一樣被收集。品牌的重點不再是生産出什麼樣的産品,而是它們代表了什麼……”

  這是資深文化時尚記者戴娜-托馬斯在她的《華麗:奢侈品何以黯然失色》中的一段話,當中流露出的深深的惋惜,幾乎就是全書的感情基調。這不僅是一本介紹、揭秘奢侈行業發展歷程和人物軼事的書,這更是一本為奢侈品而寫的悼詞。

  在巴黎,她採訪了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HM的掌門人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書中也對這個當代奢侈品行業教父進行了大篇幅的介紹與描述,閱讀時,你能夠體會到戴娜對這個大人物複雜的感情:在他的推動下,奢侈品不再是以精湛工藝取勝的手工小店,而成為了大批量出貨、被置於百貨商場專櫃出售的流行品牌;另一方面,不少瀕臨倒閉的品牌也借由他的力量起死回生。

  如今已經真假莫辨的LV皮包幾乎是“爛大街”的貨了,消費著這個經典Logo的人們有幾個會知道,在最早的時候,路易威登是為法國的國王和王后製作行李箱的呢?直到十九世紀,人們出一趟遠門都要耗掉起碼一個月的時間,所以必須帶上足夠的衣物和什物,那時候的行李箱就是非常重要的配置,對其質量的要求自然也很嚴苛。路易-威登和學徒們親手縫製的一針一線就是質量的保證;最高的褒獎不是天文數字的價格,而是王后的一句嘉許。

  不可否認,發展中國家的代工廠讓許多品牌褪去了象徵地位的光環,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二戰之後,歐洲的王室們被推翻的被推翻,保留下來的也不復當年的尊貴地位,短期內是無福消受奢侈品了;再加上生産技術的進步和分工、流水線概念的推廣,手工訂做行業的生存空間被大大擠佔,奢侈品牌的店主們無一例外掙紮在生死邊緣,這時候,接受資本家的收購是保生存的明智選擇。阿爾諾為代表的生意頭腦戰勝了路易威登等人的匠人思維,從此,“奢侈品”的定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戴娜還對目前全球奢侈品市場做了深入分析。隨著産量增大、市場擴張,歐洲人對奢侈品牌逐漸失去胃口,但亞洲的熱情從未消退。日本、韓國和中國的女性白領都願意為了一個Prada的皮包省吃儉用好幾個月,但日本、韓國的女性是為了在層級森嚴的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中國女性則是一種“投資行為”,藉此進入更高的圈子,認識更富有的人,獲得更多的機會,你懂的。

  奢侈品的演變折射出的是社會形態和人們心態的變化;一個小小的吊牌上,凝聚的不是價值,而是價值觀。也許,這本書能夠讓你變成一個奢侈品迷,更可能的是你會更加冷靜地看穿商家玩弄的小伎倆,在亂花叢中過,而片葉不沾衣。

熱詞:

  • 奢侈品
  • 奢侈品行業
  • 悼詞
  • LVHM
  • 奢侈品集團
  • 投資行為
  • 華麗:奢侈品何以黯然失色
  • 奢侈品牌
  • 行李箱
  • 阿爾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