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民間理財收益達18% 需警惕變相借貸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濱海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讀者龐先生是某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客戶,上周他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為他推薦了一款高收益的投資理財産品,投資門檻僅需5萬元,其預期年化收益率至少能達15%,並號稱保本保收益。該客戶經理介紹,這款理財産品屬於銀行的一項新業務,只針對私人銀行客戶發售,現在買非常划算。當問及産品具體的資金投向時,該經理只一味強調是銀行在運作,不會有風險。“如此低的投資門檻還能獲得如此高的收益,這究竟靠不靠譜?”龐先生打電話向記者諮詢。

  【預期年化收益高達18%】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有不少民間金融機構均在力推高收益的投資理財産品,並通過發傳單、短信廣告等形式向普通市民銷售,其投資門檻通常為5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宣傳能超過10%,且保本保收益。如近期記者就屢接到一家理財機構的短信,稱該公司代理推出一款投資理財産品,5萬元起步,一年期收益18%,且保本保收益。

  還有些民間金融公司去信託公司購買一定額度的信託産品,再打散開來出售給普通市民,其投資門檻低至5萬元,預期收益率普遍在7%左右,均低於正常信託産品銷售時的門檻及收益。

  【實為變相借貸】

  某國有銀行內部人士認為,龐先生説的這款産品很有可能屬於民間金融機構發行的“民間理財産品”,可能是某民間金融機構借該客戶經理向客戶推銷這類産品,實則與銀行無關。他們只是打著銀行的旗號,或是將銀行作為該理財項目的託管銀行,以此來銷售這類産品,贏得市民“信任”。該人士指出,從本質上看,這類民間理財産品如此高的收益,其實是基於借貸獲得的。而民間理財産品也被稱為民間借貸産品,實際上是民間金融機構用高利率吸收一些民間資金,再高息借貸給急需資金的私人或民間企業,其産品的收益也正是源於此。

  【需警惕風險】

  理財師張艷麗提醒,這類産品目前尚不在金融監管部門管轄範圍內,更無相關部門對其借款去向進行監管。且與銀行理財産品比,這類産品沒有體系,各方面信息也不透明,更沒有機構擔保,風險較大,一旦借款收不回來,出資人、民間融資公司就有可能會虧損,所以市民最好不要輕易介入。另外,若“民間理財”借款利息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則不受法律保護,如這類産品收益異常高企,市民最好不要選,目前年化收益在10%左右的産品相對靠譜。

  記者 李婷婷

熱詞:

  • 理財收益
  • 民間借貸
  • 民間融資
  • 理財師
  • 民間資金
  • 託管銀行
  • 投資理財
  • 信託産品
  • 銀行理財産品
  • 貸款基準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