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已撤並學校可恢復”是理性糾偏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8日 10: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清遠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張楓逸

  北江茶座

  最近,教育部公佈《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力圖解決農村學校撤並帶來的路途變遠、交通隱患、班額過大等突出問題。教育部表示,將嚴格規範學校撤並行為,多數家長反對的,將不得撤並。已經撤並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必要的應當恢復。

  針對農村學齡人口下降,2001年我國開始調整農村學校佈局,“撤點並校”,十年期間全國農村小學數量減少了一半。儘管“撤點並校”的初衷是為了優化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集中力量改善辦學條件,但部分地方卻沒有完全根據實際出發,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將該項工作當成節省經費的“良方”,“一刀切”推行農村學校佈局調整,從而引發新的上學難、校車安全隱患、教育不公等問題。

  今年5月,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所有準備撤並的學校必須徵求家長意見,給“撤並熱”這匹脫韁野馬套上了韁繩。不過,在遏止盲目撤並學校趨勢的同時,已撤並學校如何善後,相關學生的權益怎樣彌補,成為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問題。如今,教育部擬規定農村已撤並學校有必要可恢復,讓人為之一振。“已撤並學校可恢復”,這種敢於糾錯、勇於擔當的精神難能可貴。每一個學校和每一名學生的利益都值得尊重,因此對於教育公平而言,不存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概念。在規範今後撤並學校工作的同時,有必要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哪些學校是不應該撤並的,哪些教學點是有必要恢復的。承認過往的瑕疵或失誤,並不影響有關部門的形象,反倒能讓公眾看到政府的誠意,理解和支持撤點並校工作。

  當然,“已撤並學校可恢復”意味著付出更大的代價,這筆糾偏學費不能白交,必須將這個過程作為一個反省的契機。應該説,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學校逐漸呈現空殼化,通過推行撤點並校優化組合教育資源,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確有必要。不過,撤並學校不僅事關教育事業大局,更關係到每個受教育者的切身福祉。讓年齡小的孩子少受點分離之苦,減少孩子因為住宿和交通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一些村民希冀留住鄉村小學的樸素願望,不能埋沒在撤點並校的洪流中。同時,農村學校還承擔傳承道德文化、維護社會安定、培育民風民俗等潛在責任,一旦沒有濃濃書香和瑯瑯書聲,村莊也就失去了文化脊梁。這一點也應進入決策視野。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提出“農村中小學佈局要因地制宜,處理好提高教育質量和方便孩子們就近上學的關係。”各地教育部門在調整中小學校佈局工作中,必須科學制定農村學校佈局規劃,明確每一所學校的服務半徑,把保障學生就近入學當做撤點並校的重要前提條件,從而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讓教育得到長遠發展,也能以人為本地照顧百姓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已撤並學校可恢復”不能只是簡單的恢復原貌。這些學校在撤並之前,往往存在師資薄弱,教育質量差等現象,有的學校一個老師甚至要教所有的課程。因此,解決撤點並校後出現的遺留問題,必須與提高農村辦學水平結合起來,加大投入、下大力氣建設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鼓勵教師到基層一線任教,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熱詞:

  • 學校發展
  • 教育不公
  • 學校工作
  • 恢復原貌
  • 教育公平
  • 農村學校
  • 班額
  • 良方
  • 辦學水平
  • 學齡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