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網論:落實基本公共服務首需公共財政改革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1日 0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民網論】 國務院近日正式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確定44類80個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及其國家基本標準。規劃同時明確,爭取到2020年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即不論貧富、性別、地域都可以公平地獲得基本公共服務。

  基本公共服務及其均等化是公共政策的一次重大改革。按時按質實現這一目標對改善收入分配,推動內需增長,強化社會穩定都有著巨大作用。當然,落實這一規劃也可能會遭遇各種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的阻力,需要從現在起就未雨綢繆,以配套改革來護駕。

  目前該規劃的量化指標還需待各級政府部門制定和出臺,這就需要在指標討論和決策階段就保持民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提前排除既得利益者的干擾,使這些民生指標制定得更科學,更便於實施過程中的評估與監督。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充分供給,最關鍵是保證資金投入的可持續性,這就涉及到公共財政改革的突破,就是以後財政資金怎麼用,用在哪,誰來監督。

  對基本公共服務資金投入的威脅同時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從現有財政支出結構來看,政府投資、行政開支和三公經費正擠佔越來越多的公共資金份額,如果沒有對這部分資金使用的有效監管和監督,就很難控制其增幅,也就很難保證基本公共服務資金的增量。另一方面,也需要防止個別政府部門為營造政績,利用各類融資平臺大規模舉債,造成地方財政寅吃卯糧、債臺高築,危及基本公共服務資金的持續投入。

  對於這些行為,首先要對現有財政支出結構做全面梳理,特別是對三公經費等本已過度增長的開支早日凍結增長,其次則應及時收回政府各類變相舉債權,嚴控地方債務總規模。

  當然,保證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應還可以想更多辦法,比如規劃就提出要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用於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比重。目前中國還存在大批營利性國有企業,不少企業賺取的更是壟斷利潤,如果能保證基本公共服務基金在這類企業佔有一定的股份,就能為這一改革分擔大量成本,大大增強改革目標如期實現的概率。

  不過,保證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應也需要防範另一種思路,那就是不斷擴大徵稅面和徵稅力度,甚至通過增加收費項目、抬高地價等方式來增收。這是與基本公共服務改革初衷背道而馳的,各級政府部門絕不能為實現指標,反而增加公眾稅費負擔。

  此外,在保證資金投入的基礎上,確保更公平、均等分配資金也需要配套制度安排。從海外經驗看,相比政府層層下發,設立公眾個人帳號或直接向公眾發放教育券等形式會更有利於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優質化。希望這樣的配套制度改革也能及早提上日程。(新民網評論員)

熱詞:

  • 舉債權
  • 公共財政
  • 公共服務均等化
  •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 改革目標
  • 地方債務
  • 教育券
  • 財政支出結構
  • 三公
  • 參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