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有機産品出新規 “史上最嚴”能否擲地有聲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1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網絡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1日,我國新版《有機産品認證實施規則》全面施行,規定每件達到新國標的有機産品加貼17位的唯一編碼,“一品一碼”、不可二次包裝,産品質量可全程追溯。

  記者了解到,有機新國標的最大進步,在於對有機概念進行了明確界定:有機産品生産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産物。而且只有在停施農藥和化肥2-3年後,常規農場才能度過轉換期,成為有機農場;有機農場土地上的産品才有資格加貼有機碼。

  不過進入7月以來,記者走訪發現,部分銷售渠道有機亂象依然存在。在上海沃爾瑪五角場店、城市超市永新店等有機櫃臺,産自江西、遼寧、廣東等地的有機産品,認證標識五花八門,還有來自各地認證機構自製的“追溯碼”“身份證”等,令人眼花繚亂。

  有機産品加上有機“身份證”的護航,按道理,對於假冒産品具有威懾作用。但為何當前市場借有機耍“投機”的現象仍然存在?

  記者調查發現,問題的一部分出在流通環節上。由於新版有機碼採用的是防偽暗碼,辨識一個有機産品或一家有機廠商的真假,需要在完成購買程序後,顧客才能刮開有機碼區域並上網驗證。這顯然與我國老百姓的消費習慣並不相符,大部分消費者對有機領域的消費維權竅門並不知曉。

  與此同時,記者從部分有機廠商處了解到,新國標對於“農場轉換期”的從嚴把關,也使部分企業通過新認證的産品品種有所減少。於是就出現了同一家企業內的有機認證“串門”,或是將相對標準較低的“綠色食品”混充有機産品等。追根溯源,這與個別廠商“利”字當頭難自律有關。

  “安全性是有機産品的核心價值。”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認為,史上最嚴“有機”新規,將使中小農戶及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行業將面臨洗牌,但從長遠看,産業發展經歷“陣痛”是必然的,高門檻更有利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如何才能讓“有機”新規“擲地有聲”?專家認為,除了依靠企業自律,還需加強多方監管。朱毅認為,應建立和公開有機産品的誠信檔案和目錄,加大信息透明度;與此同時,設立企業“黑名單”和違規懲罰期、增加“飛行檢查”的頻度等,以提高假有機的違規成本。

  (實習編輯:湯雲佩)

熱詞:

  • 有機認證
  • 身份證
  • 産品品種
  • 新國標
  • 黑名單
  • 綠色食品
  • 陣痛
  • 生長調節劑
  • 農藥
  • 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