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有機食品玄機多:標識多監管部門多 造假留空當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6日 07: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漫畫/趙春青

  30多元一盒的有機藍莓、25元一斤的有機小番茄、9.9元一斤的有機茄子……您家餐桌上比同類普通食品貴出好幾倍的有機食品,真的物有所值嗎?

  7月1日,按新修訂的《有機産品認證實施規則》,所有的有機食品將有可上網查真偽的驗證碼。那麼,市場上的有機食品是否已按規定有了驗證碼這個“身份證”?“李鬼”有機食品還能耍花招坑人嗎?記者近日對此展開了調查。

  【調查一】

  有機就憑自製標簽?

  調查地點:城區內大型超市、農貿産品批發市場

  調查結果:一些果品批發商隨意粘貼有機標簽,作假花招兒不少。

  昨天,記者來到城區一家大型超市。果蔬櫃臺碼著一片“有機酥梨”,價簽上寫著: 産地河北。每只梨上都貼著“中國有機食品”的標簽,看起來個個光鮮水靈,每斤15元,比其他品種的梨,價格整整高出3倍。

  “這是有機的,倍兒甜。”售貨員走過來介紹。

  “有機食品不是都要標出認證機構嗎?這梨的標簽上怎麼沒有?”

  “什麼機構?”售貨員不明白。

  回答不出記者提的幾個常識性問題,售貨員索性直言相告,這些水果都是從農貿批發市場躉來的,“貼不貼標其實都一樣”。

  在一家水果超市,記者佯裝要訂購一批蘋果,當提出希望店家能將普通蘋果“化化粧”,貼上有機標簽時,一位王姓經理非常痛快就答應了,他隨手拉開櫃臺抽屜,拿出一大摞花花綠綠的有機標簽晃了晃:“國內國外的都有,想貼哪種您隨意。”

  記者又來到一個大型農貿産品批發市場,在一個立著“批發西域有機香妃蘋果”招牌的攤位前,正撞見兩個小夥子埋頭忙著往蘋果上貼有機標簽。

  “這有機蘋果有認證書嗎?”

  “你要批發啊?”小夥子反問,“貼上標不就行了。”

  見記者堅持要先看認證書,再決定買不買時,小夥子露出不悅:“市場一年賣出這樣的蘋果起碼上千噸,還沒見誰非看了證書再買的。”

  “西域有機香妃蘋果”的主産地在新疆阿克蘇,網上查詢得知,這种經過認證的有機蘋果在當地僅種植了200畝,即使全國,一年的産量也才400噸。不知這家批發市場每年賣出的上千噸香妃蘋果,究竟有多少稱得上貨真價實?

  據一位長期從事有機産品銷售的專營商説,目前市場上有三類産品最容易冒充“有機”。一是五穀雜糧和水果,品名上標明“有機”,但包裝上卻找不到有機認證的標識。二是風味土特産品,可能不會標注“有機”二字,但會在“純天然”、“純綠色”上玩兒手法。三是山珍海味,有的商家在包裝上加印檢測標誌,宣稱産品通過有機認證,其實都是假的, 是企業自我吹噓。

  這位專營商説,“純天然”等字眼是不能亂用的。因為《有機産品認證管理辦法》第31條明確規定,未獲得有機産品認證的産品,不得在産品或者産品包裝及標簽上出現“有機産品”、“純天然”、“無污染”等誤導消費者的文字表述。也就是説,“純天然”、“無污染”屬於有機食品範疇,違反規定,就是違法。

  自封“有機”的食品,作假的花招兒主要有三種:

  一是不標注證書有效期。我國《有機産品認證管理辦法》規定,獲得有機産品認證的單位或個人,在出售産品的包裝上應當標注認證機構的標識或機構名稱,而有機食品認證證書的有效期一般為一年。然而現實卻是:那些假冒的“有機”食品不會這樣做,就連真正的有機食品,一些廠商也不按規定標注認證機構的名稱、標識和認證證書的有效期。

  二是概念上玩兒文字遊戲。記者日前在某超市調查時,遇到貨場正在推銷一種名叫“品怡白金蜜柚”的有機水果。看標簽,又找不到“有機食品”的標識,只印有“歐盟標準,國際品質,後有機時代國際權威認證”的字樣。

  “後有機指的就是有機。”售貨員這樣解釋,但“後有機”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她説不清。不過沾了“有機”的邊,一個“品怡白金蜜柚”差不多30多元,價格是其他品種的4倍,利潤甚是豐厚。

  記者從經銷商手裏拿到了這種蜜柚的相關資料,但兩份資料都是英文。追問之下,經銷商承認這種柚子應該不是有機水果,但他説:“這種柚子的品質符合歐盟標準,達到了良好農業操作規範的級別,這是國際上最高級別了。所以,我們説是經過後有機時代國際權威認證的。”

  記者隨後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官方網站上查實,經銷商所講的“良好農業操作規範”,在操作流程、考量標準上都與有機農産品不同,完全是獨立的另外一個概念。用“良好農業操作規範”偷梁換柱,為其貼上了一個臆造的“後有機”的標簽,商家這樣做就是在概念上玩文字遊戲,矇騙消費者。

  三是單品種“有機”,全系列沾光。按照規定,有機産品認證時,需對每一個單品逐一審核與認證。不論企業産品有多少,也必須按照這個程序進行,凡符合標準的産品,即可獲得有機認證,其他不符合標準的産品則不能視為有機。但為了獲取更大利潤,一些企業卻弄虛作假,只要有一種産品通過有機認證,其他産品也跟著沾光。

  在崇文門附近的一家超市糧油專櫃,有種名為“晶珍有機五穀糧”的系列産品,其中的大黃米是有機産品,包裝上印有一串兒“有機碼”。但查看同一品牌的黑豆、小米、黃豆等品種,除了印著“有機”二字,“有機碼”卻沒有了。登錄國家認監委的食品農産品認證信息系統,也根本查不到這部分産品的相關信息。

  有機食品生産過程複雜,週期長,投入大,産量低,加上消費者不懂識別,是不是真正的有機産品,就全憑廠商嘴一張了。有人透露,一些企業為使産品獲取“有機”身份,會小規模進行有機食品的生産,一旦這個産品獲得認證,其他産品跟著“雞犬升天”。

  【識假小貼士】

  經過正規認證的有機食品,包裝上都有一串“有機食品認證碼”。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輸入這串認證碼就能顯示出該産品的廠家、認證機構、認證內容、認證期限等等。

熱詞:

  • 有機食品
  • 認證
  • cnca
  • 監管部門
  • 有機食品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