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永強:別讓治理流浪漢的水泥錐影響城市文明開放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5日 1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了防止流浪漢睡高架橋下影響市容,廣州專門澆築水泥錐阻止?最近,網友的這則爆料在微博上引發熱議。昨日,廣州市建委回應稱,這些水泥錐建於十多年前,當時的目的確實是為了防止流浪漢在橋底露宿。(南方日報訊 7月4日)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很多人厭惡的眼神中徘徊在世界各地各個城市的角落,他們就是流浪漢。縱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最富裕的城市,也不例外。恰恰相反,越是繁華的城市、發達的地區,流浪漢越多。廣州是我國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特大城市,流動人口成千上萬,其中就有很多流浪漢。流浪漢一般都是些文化低、智商低、能力低甚至智障神經的人,他們的增多給政府管理增加了難度,給市容市貌造成了一定影響。管理流浪漢確有難度,但是,絕不是澆築水泥錐就能解決問題的。

  傳説堯舜時代,“洪水滔滔,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鯀奉命治理洪水,鯀用“湮”法,愈湮愈決,不可收拾,結果“九年而水不息”,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改用“疏”法治水,“高高下下,疏川導滯”,結果消弭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産。“鐘水豐物”。大禹治水這個故事給後人最大的啟示就是四個字——堵不如疏。

  堵不如疏,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流浪漢,為了不影響市容,他們不能在遍地鋪滿令人毛骨悚然的水泥錐的天橋底下棲息,但是,他們是人,總要吃飯睡覺,他們去哪兒睡覺?政府沒有給他們修安置房,居民家的門口不允許他們睡,回到人煙稀少的鄉下又討不來足以維持生計的飯錢。收留他們的天橋沒有了,他們會走向車來車往的大街,會走向排水排污的地溝,會走向守衛森嚴的小區,會走向……十多年前建造的水泥錐,迫使廣州的流浪漢數量減少了嗎?根本沒有。政府的這種方法,就像城管追逐小販一樣,這種粗放型的管理,只會使其形象越來越差,而小販依然到處都是。因為治理小商小販的關鍵是:要不給人家提供就業崗位,若不能,請給人家劃個區域,給個地方,讓人家生存。

  城市的面貌重要,還是城市的文明重要?冷冰冰的水泥錐,不僅會使流浪者對這個城市絕望,而且也讓他人看到這個特大城市的冷漠和執政者的低能。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難道就不能在流浪漢管理上更加文明多下功夫,多加探索,走出一條人性化的道路來,讓其他城市借鑒學習嘛?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熱詞:

  • 流浪漢
  • 影響市容
  • 水泥
  • 堯舜時代
  • 治理
  • 澆築
  • 城市文明
  • 洪水
  • 羽山
  • 廣州市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