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滿地“立錐” 置流浪者為何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5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莞時間網-東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古語形容窮人“無立錐之地”,而此處“滿地是立錐”,這種人為特意製造的滿地“立錐”,究竟置流浪者為何人?

  近日有網友報料稱,廣州白雲、天河區有多處天橋和高架橋底,澆築了密密麻麻的水泥尖錐。媒體向多部門了解水泥錐的管養權屬,卻沒有部門“認領”。後來,好不容易廣州市建委出面承認,該設施係“由10年前的市政園林局所建”;且承認“初衷是為防止流浪漢留宿橋底影響市容”。

  為防止流浪漢留宿橋底影響市容而在橋底建水泥尖錐,這激起了眾多網友的憤怒,紅網網友“青衣”説,古語形容窮人“無立錐之地”,而此處“滿地是立錐”,這種人為製造的滿地“立錐”,究竟置流浪者為何人?

  不但如此,據報道,在深圳也發現了同樣款式的錐狀設施,深圳河道管理處亦出面回應稱,其設置主要就是為了清理“三無人員”,且係“借鑒廣州經驗”,這就不得不讓人感到汗顏並進而生發憂慮。完全可以想象,在這樣的治理思路下,城市將會變成什麼模樣?當前,不少城市治理過程中暴力頻頻,與這樣的治理心態,有沒有緊密深層的關聯?

  的確,專門澆築這種水泥尖錐來針對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這太不人道了。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説,對於流浪人員,應該關注救助站有沒有向他們敞開大門等問題,而不是用驅趕的方式去“美化市容”。知名網友“蕭瀚21”則表示,這種行徑背後,反映出公共管理思維的刻毒,而這種思維與中國進步、與改革開放的基本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其實,説到這裡,放眼全國,這種視流浪者為寇仇的城市似乎還不止一兩地。去年,有成都市民反映,該市公交站的坐椅太窄,斜面太陡,屁股坐不住。成都市建委居然回應稱,之所以如此設置,是為了防止被流浪人員當“床”使用。而各地城管為驅趕流浪者而想出的更多堪稱匪夷所思的招數,更是多不勝數。這一切的一切,禁不住讓人懷疑,這樣的城市管理,如任其發展,會不會帶來族群撕裂、文明解體的後果?

  的確,必須承認,自古以來,流浪對於城市而言,便是不得不面對的客觀存在。城市發展愈是趨於文明,便必然需要用愈妥當的方式去詮釋包容、開放的文明品質。不可否認,基於長期權利意識欠缺和功利膚淺教育的禍害,很多市民個體對這樣的做法不但不反感,反而持贊同態度。但是,對於城市決策者和管理者來説,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必須對所有的民眾負責,對社會基本的公平正義負責,對文明和歷史負責,在這樣的城市治理觀念中,這種用滿地尖錐來對付流浪者的冷血野蠻做法是絕對不應該出現的。

  南方網網帖指出,若貧者無立錐之地,城市有何溫情可言?誠哉斯言!

熱詞:

  • 流浪者
  • 立錐
  • 滿地是立錐
  • 無立錐之地
  • 青衣
  • 澆築
  • 城市治理
  • 權屬
  • 基本精神
  • 廣州市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