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百歲老黨員:曾是遊擊隊通訊員 至今已70年黨齡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1日 14: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城市快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津北方網訊:在天津市薊縣與北京交界處,住著一位老人,叫孔慶福。他今年102歲,加入中國共産黨已有70年。有人説,他是天津目前年齡最長的共産黨員,這個未曾考證。但其子孔繁泉清楚地記得,在下營鎮組織部領取老黨員補助的人中,只剩他一個。“七一”到來,這位老黨員的生活現狀如何?昨天,記者驅車趕赴薊縣黃崖關腳下,對孔慶福進行了探訪。

  生活在三界碑附近

  曾是抗日根據地

  出了津薊高速,沿津圍公路前行40公里,山益高、谷益深、林益密的地方,是老人的家。孔慶福生活的前甘澗村,在薊縣最北端。村邊的三界碑,分跨京津冀三省市。這裡曾是著名的抗日根據地。早在1942年,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明裏,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暗裏他是共産黨遊擊隊的通訊員。這一生,除了共産黨員外,他僅有一個身份——農民。有人説,當初他要跟著部隊走,起碼享受離體待遇了。幾年前,他開始享受老黨員補貼,從最初的每年五六百元,漲到每年七八百元,去年一下子漲到三千元。

  一生保持黨員本色

  至今仍艱苦樸素

  孔繁泉是孔慶福的次子,今年70歲。也算是子承父業,當年老爺子當過的最大的“官”是村支書,後來,孔繁泉也在前甘澗當了22年的支書。提起這個村的情況,孔繁泉如數家珍。

  前甘澗有150多戶人家,共540口人。在這裡,孔、閆、齊、盧、房為大姓。村裏人都知道,孔慶福一生保持著黨員本色。山裏到處是果樹,可他從來不吃樹上的果子,都是撿“落地果”吃。早些年,前甘澗山多地少,全村才83畝地,加之生産期短,當年連糧食都不夠吃,村裏的男娃很多娶不上媳婦。現在好了,孔繁泉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後,前甘澗由窮變富的過程。現在,村子不少人家都幹起了農家院,依仗地域優勢,過上了富裕日子。而孔慶福依然過著簡單的生活。

  1986年,老人75歲,發第一代身份證,老人因為年齡太大,身份證上寫著“永久有效”。80歲,村裏有家人蓋房,看見老人上樹修理果樹。過百歲大壽,他給人講述長壽秘訣説道:“別貪財,別好色,心胸寬廣……”

  已有百歲高齡的他

  頭腦反應挺迅速

  昨天,記者在前甘澗村見到孔慶福老人,老人正在院子裏的一棵核桃樹下休息。老人的屋子是石頭砌的,沒有裝修,冬暖夏涼。一個舊時常見的躺櫃上擺著三大瓶藥酒。那是老人自己泡製的,草藥有十幾味,都是老人從山上挖來的。酒是二鍋頭,一天三頓,每頓一小杯。

  老人一生育有四子,長子多年前去世,三子在部隊轉業後去鎮上做生意。現在,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由二兒媳和四兒媳照料。老人的孫輩都很有出息。去年,孔家的第一個博士在北京畢業,現在在天津一所大學任教。

  記者自我介紹時,孫媳問他:“知道記者是幹啥的不?”“採訪的。”沒想到他反應這麼迅速。老人接下來的話語更加透徹:“就跟農民是種地的一樣。”記者高立紅攝影記者齊琦

熱詞:

  • 老黨員
  • 1986年
  • 黨齡
  • 遊擊隊
  • 老人
  • 七一
  • 果樹
  • 農民
  • 抗日根據地
  • 共産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