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産:龍燈舞出國泰民安(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8日 15: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老年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沽龍燈隊在表演。照片由塘沽非遺保護中心提供

  天津北方網訊:大沽龍燈飽含著沽口百姓嚮往太平、祈盼吉祥、保祐平安的美好願望傳承了100餘年,2007年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時至今日,大沽龍燈仍常在民間演出,其文化“觸角”已延伸進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日前,記者見到了大沽龍燈的第三代傳承人之一、74歲的路祥。老人回憶説,大沽龍燈的創始人是一位姓孫的老人,19世紀末,孫師傅結合大沽當地漁文化,由舞獅活動衍生出舞龍,成為冬季漁閒時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上世紀20年代,居住在潮音寺附近的李樹清是大沽龍燈的第二代傳人,也是大沽龍燈發展的關鍵人物。李樹清自幼領悟了燕青門武術的精髓,在他的訓練下龍燈隊遠近聞名。隊員由十七八歲的少年組成,個個都有武術功底,步伐靈活、表演逼真,被譽為“童子龍燈”。每年陰曆二月十九潮音寺廟會這天,大沽龍燈都會準時出現,坊間更有“無龍不成會”之説。

  大沽龍燈由藤、竹、麻、木、紙、布、鋼絲等做成。龍分為9節、11節、13節(全長分別為33米、39米、45米),由龍燈、龍頭、龍身、龍尾四部分組成。龍身用寬2至3厘米的竹片扎成,每節龍身要用竹片12米,整個龍皮是由長120米特製布繪畫製成,龍燈是用藤條編制。

  每次舞龍前由潮音寺主持舉行開光儀式,為龍點睛,在龍牙上題字,祈福條符藏于龍身中。舞龍過程中,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鼓點,一條飛龍盤旋翻騰,追隨著隊伍最前端的龍球,整條龍如同被賦予了神力。由一個人執龍燈前面引導,龍身隨著表演者的形體變換展現出漁民在海上搏風擊浪、剛勁勇猛、神完氣足的大將氣概,並能通過龍體變換擺出“天下太平” 、“風調雨順”、 “連年有餘”等字句,其間穿插舞龍轉花、噴火等絕技,表現出百姓喜慶吉祥、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龍燈在飛舞盤旋中,恰似蛟龍出海,騰空飛躍中又像猛虎下山。路祥説,大沽龍燈舞龍過程中基本動作來源於春秋大刀、長槍等武術架勢,主要突出擺、抄、搗、脫、滾、串、纏7個基本姿勢。抄,如同龍躍出水面,需要破繭而出的氣勢;脫,是在與海浪搏鬥脫穎而出,如同經歷了一場蛻變一般。

  現在,大沽龍燈得到了較好傳承,方偉、張春祥、薛志強、消防56中隊等50余位中青年人成為該項目的第四代傳承人。

  新聞鏈結:大沽為天津漁民聚集區,出海打魚是當地居民謀生的主要手段。每逢春節、正月十五、開海和每年一度的潮音寺廟會中,都要舞龍表演慶賀。19世紀末,由西沽擺渡口師傅李樹清編了一套舞龍動作。大沽龍燈集中體現了大沽地區悠久的傳統“海文化”,蘊含著沽口百姓嚮往太平,祈盼吉祥,保祐平安的美好願望。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大沽
  • 龍球
  • 潮音寺
  • 舞龍
  • 連年有餘
  • 觸角
  • 寺廟
  • 傳承人
  • 龍燈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