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捐錢仍遭疑,關鍵在“不透明”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5日 14: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務院國資委近日發佈2011年度央企對外捐贈情況,總共有108家央企去年發生對外捐贈支出,累計捐贈總額為37.7億元。然而,30多億元的捐款卻並沒換來公眾的好評,本是“好事”卻因為央企這樣特殊企業身份而遭受諸多質疑。(6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平心而論,央企在這件事上似乎陷入了“裏外不是人”的尷尬境遇:不捐或少捐,有人會罵其社會責任感匱乏;捐多了,又被説“錢多燒包”,都是壟斷惹的禍。其實,公眾對“捐贈”本身是沒多少異議的,質疑的只是央企捐贈的依據是什麼、捐贈行為應該由誰説了算等問題。弄清了這些,恐怕“兩難”窘境就會迎刃而解。

  其實,早在2009年底,國資委就曾發佈《關於加強中央企業對外捐贈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對央企捐贈不規範、暗箱操作等問題進行了規制。但是,一方面這只是一紙通知,並非法律層面的規範措施,其規約力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實際執行中,由於捐贈行為往往比較具體而特殊,導致相關規定被束之高閣。

  比如:中國石化捐助世錦賽3357多萬元、南方電網捐助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4073萬元等案例,往往與地方政府的“面子”緊密相連,所謂“捐贈”,其實就是變相替政府支出資金。這樣的捐贈,地方政府因為利益關係,不乏“權力索捐”的意味;央企囿于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親密關係”,不得不替政府的形象工程埋單。最關鍵的是,民眾不知情、也難以監督。

  應該相信“人民”的基本素質,通情達理的人們不會對必要的捐贈説三道四。只是,一則有些捐贈項目與公益、慈善等捐贈主旨相去甚遠,比如運動會之類,令人很難將央企的捐贈視為一種公益行為;二則在人們的感覺中,央企似乎只是“國有”,而非“民有”。任意支配的資金和不透明、不公開的流向,都讓人難有“主人”的感覺。如此一來,質疑在所難免。

  消除疑問的最好方式就是陽光透明。設若每筆捐贈之前都向民眾説個清楚,對捐贈的必要性、捐贈額的多少以及是否符合相關規定等充分徵詢民眾意見,然後依照民意開展捐贈活動,哪還會受到這許多質疑?哪還會落到“捐錢挨罵”的地步?進而,《關於加強中央企業對外捐贈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精神,已經不能很好地規範央企捐贈行為,是否應該給予必要的完善,或升級成法律法規,在更高的層面對央企捐贈行為進行規制?

  “捐錢也挨罵”,央企可能很有“躺著中槍”的無辜感。但是,先別忙著抒發小感情,也不用急赤白臉地爭辯。民意的每一發子彈都不是亂放的,查清“灌水”背後的真實民意,著力提高自身透明度的同時,切實引入民主監督,是消弭質疑的不二良方。

熱詞:

  • 捐贈
  • 南方電網
  • 國有
  • 親密關係
  • 面子
  • 人民日報
  • 主人
  • 人民
  • 世錦賽
  • 政府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