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香港內地聯手研究航天員生理心理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8日 21: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18日,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圖為三名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視頻截圖)

  中新社香港6月18日電(記者 賈思玉)載有3名航天員的“神州九號”飛船,與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18日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香港專家關注中國載人航天取得新突破,並指出,隨著航天員在太空活動的時間越來越長,對他們、尤其是女航天員的生理、心理及航天醫學方面的研究的迫切性也越來越大,而香港和內地可以強強聯手。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和工程學院,與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中心)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聯手進行了多年有關失重狀態下航天員生理和心理變化的大型研究,重大課題包括始自3年前的“‘地星’1號──60天臥床所致骨丟失的對抗作用研究”,有關成果今年在醫學權威雜誌《國際骨質疏鬆》上發表。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國際知名骨科專家秦嶺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上述課題主要針對中長期太空活動,希望將來中國建成空間站後能派上用場。短期方面,研究提出的抗阻力振動設備、中藥藥方和營養産品等相信已可直接用在航天員身上;而一些實驗參數今次也被“神九”引用,以進行航天員生理指標監測。

  秦嶺又指,相比男性,目前對女性在太空環境下的生理和心理研究還不夠充分。中大與中心去年底在深圳成立聯合研究基地,正是為便於在這些領域加強合作。此外基地將提出實驗項目,爭取下次乘載人飛船上天空。

  今次乘“神九”飛天的3位航天員,除要完成交會對接任務外,還承擔了15項航天醫學方面的空間實驗。

  早在“天宮一號”發射前,就有香港科學家收到中國科學院的邀請,讓他們提出未來可能在空間站中展開的實驗項目。國家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成員、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陳炯林教授説,估計“神九”上的實驗暫沒有香港科學家參與,“香港對國家整體航天事業發展不夠清楚,期望將來有更多人把握機會。”

  對於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速度,陳炯林有一番解讀。他指,前蘇聯在1961年將首位航天員送上太空,並在10年後發射了第一艘空間站;而中國分別在2003年及2012年取得相似成就,前後相差9年。相比之下,中國速度並不“神奇”,並非“快得離譜”。

  “中國的驚人成就,在於用很少的錢辦成相同的事。”他説,估算起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縮減經費後每年仍需約1400億人民幣,中國不過其七分之一。“有人認為航天科技耗資巨大,但這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有多高、多遠。民眾不應只看腳下,也要‘仰望星空’。”(完)

熱詞:

  • 交會對接
  • 骨丟失
  • 生理心理
  • 繞月
  • 生理指標
  • 香港科技大學
  • 空間實驗
  • 心理研究
  • 香港中文大學
  • 神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