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日報發表時評:“神舟”奇跡離我們有多遠?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8日 13: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政府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值得每個中國人自豪的時刻。6月16日,浩瀚星空再次迎來中國客,神舟九號成功發射,續寫人類太空探索傳奇。此前一天,遙遠的西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中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下潛至6671米,又一次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紀錄。

  可上九天,可下五洋,中國的探索成就令世界印象深刻。而國人自豪之餘,也引來更多感嘆。正如有網友在人民微博上寫道:一絲不茍零失誤,全力托起中國魂。

  對當下中國而言,這種解讀似乎更具現實意義。航天技術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差錯,唯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才能創造出一系列“神舟”奇跡。對航天人而言,要長期保持這樣的工作狀態,依靠的是嚴格的制度保障,以及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他們的腳踏實地、淡泊名利、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看似遠離了現實生活,被定格為一種特殊的風景,然而,捫心自問:這樣的精神品質和職責堅守,難道不正是我們社會的“稀缺品”,不正為人們呼喚和渴求嗎?

  是的,這種責任與需求,不僅體現在“神舟”飛天、“蛟龍”入海的輝煌時刻,也同樣需要直面日常的現實問題。不管是關係國家榮譽、民族發展的重大工程項目,還是牽涉千千萬萬百姓利益的民生事項,都需要以責任來護航,以紮實的行動去達成。

  社會生活中,因為對責任的忽視與逃避,讓許多“不該發生的事”頻現,進而從反面凸顯了“盡責”對一個社會良性運行的重要性。“神舟”奇跡給我們以啟示:責任感不是天生的,有賴科學的教育和制度的培養。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説“被祖國需要是一種幸福”,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是一代代航天人執著、奉獻的航天精神、航天文化孕育出來的,是嚴密的制度管理中培養起來的。此次“神九”飛天,就有107份詳盡的應急預案、500多種故障預案,其中僅涉及手控交會對接的就有100多種,具體到每個崗位、每個人、每一環節。

  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見證了新中國60多年曲折的發展歷程。今天,當我們仰望星空,為“神舟”自豪、為航天人喝彩的時候,也應當讓“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滲透進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崗位,融入社會肌體的運行。那樣,能有多少事情比“登天”還難?(郝洪)

熱詞:

  • 神舟
  • 故障預案
  • 載人潛水器
  • 交會對接
  • 蛟龍
  • 航天人
  • 女航天員
  • 航天精神
  • 航天技術
  • 馬裏亞納海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