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正義之劍,首先要舞在基層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0日 1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7日,是2012年高考的第一天,是一輪夢想的起點。無數人用焦急的眼光凝望著這群烈日下的天之驕子。

  教育和司法猶如兩盞公正的明燈。一盞照亮競爭的起跑線,一盞照亮心中的真善美。

  教育公正是社會最初始的公正,司法公正是社會最後的底線。

  賀拉斯曼曾經説過“教育是實現人類平等的偉大工具,它的作用遠比任何人的發明都要偉大得多”。然而,受傳統文化、地域特點、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國受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享有並不均等。那句“你是三無人員,你隨時可以滾蛋”的無情刺痛了多少寒門子弟對於公正二字的渴望。

  隨著戶籍制度的逐漸鬆綁,人們仿佛看到了“教育公平”從口號到現實的希望之燈。從溫總理在中南海先後主持召開五次座談會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徵求意見,人民感受到的是要讓我們的未來贏在起跑線上的恢宏氣場。

  但是,比起社會最初始的公正,作為社會底線公正的信念缺失更讓人痛心和無奈。

  信息不公開以至於很多司法裁判被誤讀與曲解。機械的維穩使得讓法官依據所謂的“民意”來裁判,最終卻是罔顧民意。在“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屢試不爽中,纏訴的上訪人找到了司法裁判的“七寸”。在“只要不出事就好”的思維慣性下,有些法官突破規則和程序辦案,微小的司法瑕疵被現代傳輸工具無限的放大,法律的穩定性和規範性在鋪天蓋地的炒作中被質疑和譏諷。網上的“看客”“水軍”成了左右司法的意見領袖。民意被綁架,司法成了空談。

  司法和教育一樣,只有回歸民眾,回歸基層,才能找到它生存的土壤。

  君不見穿梭于群山中的校車,“不讓農村學生的精力都花在上學的路上”。農村免費午餐的逐漸覆蓋,滿足了那些質樸的孩子“遙遠的奢侈”。當我們的注意力投向基層,隱藏在背後的結論可能就是我們為那群最需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孩子守住了公正“起跑線”。由此,教育收穫了活力,民眾看到了希望。數據顯示,在高考人數報名總數下降的同時,農村籍學生比例已由10年前的48%升至61%。教育在基層找到了它的生命和精髓。

  司法不也是如此嗎?我們曾經過分迷戀法律的高貴和精英而讓法律與民眾漸行漸遠。在很多的上訪案件中我們看到的是“信訪不信法”的無奈。在一次次的網絡風暴中,司法公正重復著被綁架、被曲解、被嘲笑的尷尬。

  慶倖的是,現在全國法院系統的“接地氣”活動正彰顯司法對於基層復歸的一種態度和傾向。法官下鄉、法律趕集、法治村長等活動,把司法帶到基層,將法治的信仰播撒在基層。在司法與民俗力量的互補互融中,實現司法自下而上的司法信仰。

  是的,將教育普向基層是教育守住人民對於公正的原始的質樸。將法治的信仰重新注入基層,是守護司法公正被信仰的底線。正義之劍,首先要舞在基層。

  (作者單位: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

熱詞:

  • 基層
  • 起跑線
  • 民意
  • 司法公正
  • 看客
  • 水軍
  • 教育公平
  • 教育公正
  • 高考
  • 司法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