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京報社論:打破“一考定終身”,緩解高考焦慮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要真正打破“一考定終身”,就得逐步實施統一高考後“學校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條件成熟時,進一步推出一年多考。這也是2010年頒布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中的明確要求。

  又是一年高考季,網上一份高考“成本路線圖”火了。有網友算了一筆賬,從1977年以來的35年間,高考成本從最初的幾毛錢“漲”到了現在的萬元以上。

  “高考成本越來越高,考生越來越嬌貴”,令不少家庭十分焦慮。過去10多年來,整個社會的“高考焦慮症”越來越嚴重。本年度高考,各地依然上演著“全員護考”的場景,我們看到,這的確為考生提供了良好的考試服務,但其背後,也傳遞著焦慮情緒,整個社會都在擴大支付著“高考成本”。

  本來,在1999年我國實行高等教育大擴招時,教育部門曾經設想通過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拓寬上大學“獨木橋”,緩解高考壓力。可是10多年過去,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已經翻番,高考升學率從1998年的34%提升到今年的75%,然而,高考焦慮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

  高考成本之所以增加,高考焦慮症之所以難以緩解,與自始自終維持的“一考定終身”格局有關。過去10多年中,各地也在推進高考制度改革,比如高考考試科目改革、春季高考改革、自主招生改革等。可是,幾乎所有改革,都是以不動搖集中錄取制度為前提的。

  高考每年舉辦一次,這一次成績只供當年錄取,一分之差,將決定考生進入哪一個層次的學校。上本科線可以獲得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上高職高專則沒有學位,加之就業存在比較嚴重的“學歷歧視”問題,這一次高考,對考生、家長、老師等來説,自然是“壓力山大”。

  解決集中錄取的弊端,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曾被寄予厚望。不久前,南科大的“自主招生”方案獲批。南科大被納入提前批錄取,將採用“以高考為基礎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高考成績佔60%,高中階段平時成績佔10%,南科大自己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佔30%。雖然評價模式有一定進步,但由於是在集中錄取的提前批錄取,這意味著學校的自主招生權十分有限,最關鍵的考生的選擇權並沒有增加。按照這種招生模式,“一考定終身”的格局依然很難撼動。

  要真正打破“一考定終身”,就得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在統一高考之後,高校自主提出申請的成績要求,達到成績要求的學生自主提出申請,一個學生可以申請若干所學校,可同時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這就是香港地區高校在內地的自主招生模式,也是許多國家的大學實行的統一測試基礎上的自主招生方式。

  實行這一方式,首先可以讓考生的選擇權增加。接下來,在條件成熟時,逐步推出一年多考。這就把考生和家長從“一考定終身”的焦慮中解放出來,也將大大降低社會的“高考成本”。

  實際上,這也是2010年頒布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中的明確要求——“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綱要》頒布已近兩年,輿論千呼萬喚,出臺具體的高考改革方案已不能再“等”了。(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熱詞:

  • 高考改革
  • 高考成績
  • 高考制度改革
  • 考試招生
  • 焦慮情緒
  • 自主招生
  • 高考壓力
  • 高職高專
  • 社論
  • 一考定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