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最大濕地”消失與“最高建築”出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打造“萬頃松江濕地”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打出的發展城市的一個招牌。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這座城市裏號稱國內最大的濕地景觀公園卻被生生回填,用於房地産開發。其中規劃建成的一棟60層的五星級酒店,288米的高度有望成為目前哈爾濱市最高建築。(6月7日《法制日報》)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然而就在這天,國內最大的城市濕地景觀公園卻消失了。根據當地政府解釋,它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公園慘澹經營,日常養護入不敷出,虧損嚴重;二是與城市發展規劃相適應,更好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這與近年來各地“填湖造地”給出的冠冕堂皇理由是何等相似!

  日前,《中國經營報》專程對各地“填湖造地”進行了一次專題採訪,現狀令人觸目驚心:在華北地區的河北省,建國以來該省1052個湖泊已經消失969個;在西北地區的新疆、內蒙古,數量超過120個、面積高達700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消失,目前還有100多個湖泊的面積正在萎縮;在長江流域,“千湖之省”的湖北省,758個百畝以上的天然湖泊已經消失……。水利部的統計數據也顯示,過去50年我國天然湖泊減少1000個左右。一方面,從國家到地方層面都有相關的保護法規政策,另一方面,各地圍墾填湖、破壞濕地的現象卻屢禁不止,這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開發方式,暴露出一些領導幹部扭曲的發展觀和政績觀,與顯性和短期的經濟發展成就相比,隱形和長期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可能是一筆永遠無法償清的“生態賬單”。

  有資料顯示,廣西北海為了將銀灘還于大海,僅在拆除銀灘公園內的構築物及恢復自然景物的成本,就耗資數10億元;滇池經過十多年治理,花費了約200多億元,生態環境至今仍然未能恢復到污染前狀態。前車之鑒,殷鑒不遠。如果我們對紛至沓來的“生態賬單”再不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切實採取措施加以解決,不可再生的資源將在所謂的開發熱潮中大量毀壞,不僅我們自己可能成為千古罪人,成為後人的恥笑對象,而且還會導致資源開發的枯竭,對可持續發展也將是一種致命的破壞。

  最大濕地消失了,消失得讓人扼腕痛惜;最高建築出世了,我們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中科院院士周幹峙曾説,“地方領導工作的最高標準是,不該變的絕對不能變,到任時這裡的資源環境什麼樣,離任時還是什麼樣。該變的是,在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保護上做得更好,設施更加齊全。”周院士的肺腑中肯之言,既是最低標準也是最高期許。把這一要求落到實處,不僅需要各級領導轉變發展理念,更要建立起科學考核幹部政績的評價體系;不僅需要有嚴密的監督網絡為依託,更要有強有力的法規制度做保障。

  (來源:中國江蘇網)

熱詞:

  • 湖泊
  • 建築
  • 城市濕地
  • 濕地景觀
  • 法制日報
  • 生態賬單
  • 公園
  • 銀灘
  • 中國經營報
  • 政績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