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全國政協調研呼籲對長城進行搶救性保護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6日 1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6月6日電 長城還能矗立多久?——全國政協調研呼籲對長城進行搶救性保護

  記者崔清新 勿日汗

  輕觸城壁,就有薄土簌簌落下,不少墻基和墻體連接部分經風雨侵蝕大部分被掏空,可能一場雨就會導致坍塌……這是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近期組織全國政協長城保護情況調研組在寧夏三關口長城看到的景象。

  調研組赴寧夏和內蒙古考察時發現,早期的長城正面臨自然和人為等因素的嚴重破壞。為此,專家們疾呼:必須加快對長城的搶救性保護,否則作為中華文明瑰寶的長城有面臨消失的危險。

  作為世界上體量、規模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産之一,長城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産之一。2012年6月,國家文物局正式公佈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公里。

  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現存長城遺跡較多的省份,其中內蒙古境內長城總長7400多公里,居全國首位;寧夏境內長城有1000多公里,可見墻體630多公里。

  與三關口長城類似,記者隨團在寧夏的戰國秦長城、水洞溝段明長城,內蒙古的金界壕、漢代水磨擋路塞長城等地看到,這些大多為夯土築成的長城遠看像“土堆”,歷經千年,除受風雨剝蝕、山洪沖刷等自然因素破壞外,近年還受到開挖取土、採礦等人為活動的破壞。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局局長衛忠介紹,寧夏的長城自然風化嚴重,加上年久未修,保存情況不容樂觀。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關強指出,從全國情況看,長城在保護、研究、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法人違法現象嚴重,個別地方和部門在基本建設、長城資源利用環節為追求眼前和局部利益,隨意開挖、破壞長城。還有群眾保護意識淡薄、長城保護基礎性工作薄弱、研究水平總體不高等問題。

  在內蒙古和寧夏,長城保護工作中“人”和“財”的問題尤為突出。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文物事業管理處古建研究室主任張小東表示,呼和浩特市長城沿線各旗縣都是貧困縣,有的甚至是國家級貧困縣,地方政府確實無力出資維修和保護長城。

  2006至2010年期間,中國用於長城保護的經費主要來自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中央共安排了5億多元。據了解,這筆經費在2011至2015年期間將增加,但具體多少還在研究規劃中。

  長城分佈在中國十幾個省份,每個地方修築長城的材質、自然環境不盡相同,加上長城體量巨大,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藥方”來解決不同地段的長城保護問題。

  “土長城保護的任務緊迫,一方面我們對長城了解不夠,另一方面又缺乏有效的保護手段。”段清波説,“目前這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中國現實行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制度,各地正在抓緊編制省級長城保護總體規劃,並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長城總體規劃編制,通過科學規劃長城的保護、管理、展示和利用,實現長城保護欲利用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長城保護
  • 全國政協
  • 搶救性保護
  • 戰國秦長城
  • 長城沿線
  • 長城遺跡
  • 歷代長城
  • 保護手段
  • 藥方
  • 剝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