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西北百姓不識身邊長城 從長城取土取石蓋房子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6日 14: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長城到底有多長?

  21196.18千米

  分佈15省市 遺産43271處

  長城究竟有多長?國家文物局5日宣佈,歷經近5年的調查和認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歷代長城的總長度。國家文物局昨日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公佈,經過調查、認定,中國歷代長城分佈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長城墻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産43721處。

  今年是長城入選世界文化遺産25週年,同時也是《長城保護條例》出臺6週年,作為世界上體量最大的世界文化遺産,目前長城保護狀況到底如何?5月12日至20日,記者跟隨全國政協調研組赴寧夏和內蒙古兩地,進行了實地調查。

  寧夏水洞溝明長城遺址儘管破損嚴重,遠處望去依然具有巍峨氣勢。

  調查歷時5年

  將對長城重點段落實施搶救性保護維修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介紹説,根據國務院2006年頒布實施的《長城保護條例》,國家文物局啟動了長城保護工程,並將長城資源調查和認定作為首要任務。2007年,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合作開展了明長城資源調查工作。

  國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佈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而此次長城的調查和認定,不僅認定了明代長城的長度,還開展了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的資源調查。

  據專家介紹,此次長城的調查和認定準確性較高,攀爬困難的地段,科研人員採用紅外線激光進行測量。根據長城資源調查成果,國家文物局經過各省申報、專家審核、各省復核和專家委員會集體評審的嚴格程序,於今年5月批復完成了長城的認定。

  童明康強調,“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強長城“四有”(有保護範圍、有保護標誌、有記錄檔案、有保管機構)基礎工作和長城保護隊伍的能力建設,建立較為完善的長城保護管理體系;編制完成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實施重點段落的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全面排除重大險情,基本解決長城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

  (據新華社電)

  【現狀調查】

  長城在哪?

  多數百姓不識身邊長城

  萬里長城的雄偉壯麗是每一個中國人心目中固有影像。然而,自寧夏至內蒙古一路走來,記者昔日腦海中的長城印象卻日漸模糊,沒有綿延不絕的巍峨城墻,有的只是一段段破損的殘垣斷壁。長城在哪?這是一路上我們聽到最多的疑問。

  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如果不是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提醒,恐怕沒有人會意識到自己已經腳踩長城了。放眼望去,一條高不到1米的土龍狀壕塹蜿蜒而去,壕溝面長滿了野草,內墻建築已蕩然無存——這便是金長城的現狀。

  35歲的當地牧民敖力直到十幾年前才知道自家旁邊這個長滿草的土墩竟然就是長城。“我們家祖祖輩輩都住在這土梁旁,誰想到這是長城呀?跟電視裏放的北京長城太不一樣了。”

  在一些村民眼裏,那些幾米高的土石墻不像長城,更像是自家的院墻。因此他們往往從長城上取土、取石,用來蓋房子,無意中對長城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破壞。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建議:要保護長城,首先要解決什麼是長城、長城在哪等基礎問題,這樣方能避免老百姓因不知情而人為破壞長城的現象出現。

  長城保護如何?

  昔日雄關變路口

  明長城不足10%保存較好

  位於賀蘭山中部的三關口是寧夏與內蒙古的交界處,這裡山脈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險峻。然而,該段長城如今已被穿關而過的銀川至巴彥浩特高速公路截為南北兩段,昔日雄關變成了如今的路口。儘管遺跡尚十分清晰,但已被風雨侵蝕得千瘡百孔,一個個孔洞觸目驚心,土墻底部已經被掏空成一條明顯的縫隙,岌岌可危。

  為摸清家底,2006年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共同啟動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工作,2009年公佈了明長城墻體總長度為8851.8公里;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超過一萬公里。其中,據《長城資源保存程度評價標準》,總長度為8851.8公里的明長城,其中保存較好的僅為513.5公里、保存一般的有1104.4公里、保存較差的1185.4公里、已消失的1961.6公里。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長城墻體保存狀況總體堪憂,較好的比例不足10%,一般的只有約20%。

  調研組專家們唏噓不已。“現在剩下的長城,在萬里長城中已經是微乎其微,一定要盡力保護好。要不然,‘萬里長城'真有可能變成‘十里短城'。”

  誰在破壞長城?

  天災:風雨侵蝕

  人禍:法人建設性破壞

  目前對長城的破壞有自然破壞和人為破壞兩種。人為破壞方面主要有取材性破壞、建設性破壞、旅遊性破壞和修復性破壞四個方面,其中以法人建設性破壞最為突出,即在城市建設或其他工業、農業、交通等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對長城造成的破壞,在長城沿線各地都很普遍。

  以呼和浩特為例,2008年5名犯罪嫌疑人動用重型機器挖掘鐵礦石,故意損壞位於呼和浩特市明長城蘆梁山段,最終清水河縣人民法院以故意損壞文物罪對該5人做出一審判決,成為全國首例判決的長城違法案件。

  近年來,隨著人們文物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及《長城保護條例》的出臺,人為破壞現象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自然破壞是目前長城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

  調研組專家認為,國家應考慮設立長城保護專項資金,尤其是對經濟發展困難地區重點傾斜,滿足長城搶救、維修、保護和管理所需。

  (據中國文化報)

  【新聞鏈結】

  長城知識有“誤區”

  誤區一:長城最早為秦始皇修建,長達一萬多裏。

  長城最早並非秦始皇修建,而是開始於戰國時期的秦、趙、燕三國。目前保存較完整的為明長城,長度為8851.8公里。

  誤區二:長城都是磚石砌築的。

  長城橫貫15個省區市,建築材質、形式及保護現狀方面都不盡相同。北京、河北等地的明長城多為磚石建築,保存現狀較好,其他地區由於風雨侵蝕及人為破壞,很多已破損或消失。

  誤區三:長城就是一條“長墻”。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墻,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誤區四:長城是古代漢民族為抵抗北方少數民族而修建的。

  除先秦各諸侯國修築的長城外,秦以後漢族統治的朝代大規模修築長城的只有漢、隋、明三朝,而少數民族統治時期修築長城的則有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遼、金等朝代,元代和清代也利用和修築過少量長城。

  【小資料】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浩大軍事工程的統稱。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距遼寧丹東市區20公里),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總長度8851.8公里。

熱詞:

  • 長城保護條例
  • 長城沿線
  • 取石
  • 長城知識
  • 長城遺跡
  • 軍事防禦工程
  • 取土
  • 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