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重建良善社會,得靠底層平民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1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手機東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杭州司機吳斌在駕駛大客車的過程中不幸被飛來的鐵塊砸中,但他以驚人毅力停穩客車救了一車人的性命,自己卻不治身亡。“最美司機”和前不久媒體報道的因救孩子而斷腿的“最美女教師”等平民中的偉大人物,讓我們反思這個社會的冷漠和不信任的時候,應該將重建良善社會的希望寄託在中國底層。

  誠然,今天的世界,不論東方和西方,人與人的紐帶弱化,社會缺乏互信,這已為世界通病。有人認為,權力與市場,嚴重腐蝕了今天的中國社會。筆者以為,我們中國底層普通市民之中,仍然存在傳統的美德、責任與信賴的基礎。上述事實也説明,中國社會底層存在廣泛而深厚的良善社會基礎。

  有人將良善社會重建的重任寄予我們的知識階層,但筆者不敢茍同。北大教授錢理群直言,現行中國教育制度培養出一大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批判的是某些知識分子向權力奴顏婢膝的現狀。這些年,教育制度過分注重知識灌輸而忽視人格成長。錢教授這番話也是讓我們追問在中國,如何恢復獨立人格的價值、社會彼此信任這個更為根本性問題。

  數千年來,中國能屢遭入侵而不亡,這有賴士大夫階級對中國主流價值的捍衛、傳承。具有高度歷史責任的中國知識階層引領了近代歷次革命。當年的知識階層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和獨立人格。

  現代國家建立之後,知識階層容易成為權力附庸、市場奴僕。國立大學成為培養知識權貴的基地。明治維新之後,東京大學成為培養官僚的學府。對此,一個來自地方的政治家創辦了早稻田大學,他認為日本不能成為官的天下,應該成為民的天下。他決定在這個大學要培養兩類人:一類是新聞記者,另一類是全國的村長。因為他認為,權力不能沒有監督,國家不能沒有基礎。

  今天中國面臨一個重建良善社會的任務,我們應把希望寄託于普通公眾,把更多的精力、熱情投放在基層。我們重塑中國地方,應該從中國的傳統之中汲取養分,培養公共精神。在這個方面現代社會資本理論值得參考。

  什麼是社會資本?美國政治社會學家羅伯特普特南認為,社會資本是指社會組織的特徵,如核心價值觀、規範、社會信任及社會網絡。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人們的互利協調、合作。他認為,社會資本其實就是一種道德資源。一個有效的政府,一個良好的教育系統、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一個很低的犯罪率,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這個社會的普遍信任、合作與廣泛參與。怎樣恢復、重建現代社會的社會資本?答案是推動民眾發揚真誠合作的公共精神。

  迄今中國改革取得的成就,是汲取了各個地方發展的經驗。今天我們面臨新一輪更大更艱巨的改革。但是,這場改革需要建立在一個全新的社會基礎之上。我們如要發揮地方活力,必須在基層培養類似吳斌這種具有公共精神的市民。一個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則意味著他並沒有把自己作為一個孤立的個人,而是把自己認同於一個與他者聯絡在一起的共同整體,以維護和實現共同的利益、價值和秩序。只有這樣的人多起來,那麼這時候才再度回歸合作、互信互助的社會。

熱詞:

  • 平民
  • 社會信任
  • 社會資本
  • 社會基礎
  • 社會底層
  • 知識階層
  • 社會組織
  • 社會網絡
  • 公共精神
  •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