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六一特稿:像孩子一樣對待藝術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1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月談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當代藝術的場域內尋找意義並不是一件難事,當代藝術在當下中國的意義之一即是被談論、被解讀、被代言,藝術作品背後的藝術家越來越有范兒,伴隨著作品的展出,一場以藝術為名的煉金之旅便隨之展開,“Idon‘tknow”,套用美劇《廣告狂人》裏的一句口頭禪,中國當代藝術將為我們指引一條怎樣的道路,誰也不知道。

  若干年前曾有媒體將“做有態度的新聞”的slogan印上報頭,顯然今天來看,這句話已經過時了,態度不再是稀缺品,售賣態度的報紙也將不再搶手,人們急缺的是活生生的生活,一種從無到有將日子過下去的能力。

  從同一角度來看,如今的當代藝術似乎正在失去存在的意義,在它試圖用畫布和裝置傳達某種意義時,這意義卻並不能帶給人們以足夠的啟示,就像某種情緒化的任性而為,在外人看來是如此可笑,或者避而不及。

  我時常會思考,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畫家創造力的消退,還是藝術媒介已不再適合畫家表達想法,藝術家的創造力在向畫布投射的某個節點上卡殼兒了。

  《富春山居圖》至今仍然感染著觀者,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古人靈魂的某個投射物感染了我們,古人作畫時的情景應該比今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那張古畫更令人神往。

  唯有在面對畫畫的孩子時,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這種靈魂的注入,在孩子們身心合一的專注之下,色彩和線條似乎都成了附屬物,不敢説每位小畫家未來都能成長為藝術大師,但至少在他們專心塗抹的那一刻,他們的靈魂和感受與大師是相通的。

  畢加索在晚年追求“像孩子一樣作畫”的境界,在某種意義上來説是一種本真意義上的大師之路。“藝術為人民”對於一位孩童,或者一位歷經過人世滄桑的老者而言,似乎是一句無所謂的話,藝術本身已飽滿而生機勃勃。

  今年2月28日,畢加索中國大展在成都舉行,人們熱烈追捧畢加索那些一如LOGO一樣的知名油畫,卻忽略了他晚年時在速寫本上隨意塗抹的小畫,在速寫本上,畢加索終於完成了自己“像孩子一樣作畫”的願望,雖然並沒有太多人讀懂它們,可對於老畢加索來説,載譽而歸又有何意義呢?

  2012年6月1日下午4點,《無主題變奏--國際兒童繪畫展》將在北京798藝術區聖之空間開幕,屆時100多幅國際兒童畫作品將與觀眾見面,如果你也像忽略畢加索的晚年習作一樣忽略它們,那麼顯然是一個錯誤。

  觀念和意義與其説是當代藝術的特徵,不如説是藝術家創作走神後的一種託詞,孩子們專注于畫布上塗抹時是沒有觀念和所謂意義的,兒童畫與兒童畫之間也沒有高下之分,就如同生命本身並沒有貴賤之分一樣,孩子們一幅自由自在的塗鴉之作帶給我們的啟發甚于當代藝術F4們的天價油畫,它的本真性超越觀念。

  拋開某些藝術培訓機構腦子裏的兒童畫,任何一位孩子腦中的線條和色塊都會令習慣了品嘗當代藝術的我們目瞪口呆,對於一位即將進入校園的孩子來説,這段塗抹靈魂色彩的時光都是極其短暫的,而我們所能做的只是觀看、呵護和讚美。

  以上就是在這個充滿了意義與態度的世界上,孩子們帶給我們的“意義”,以及我們這些大人們對於這些天使們所抱有的“態度”吧。(文:柯勇)

熱詞:

  • 意義
  • 孩子
  • 美劇
  • slogan
  • 本真性
  • 北京798
  • 藝術大師
  • 藝術作品
  • 態度
  • 藝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