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兒童節祈願 願“孩子的眼睛裏找得到天堂”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1日 08: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舉凡以某個人群命名的節日,其指嚮往往是弱勢群體。如有婦女節,未見男人節,蓋因婦女地位自母系氏族社會以降就成了一個問題;有消費者權益日,未見商人權益日,多半是因為當今社會消費者常常不得不忍氣吞聲花錢買罪受。億萬小朋友翹首企盼的兒童節也是如此,和成人相比,兒童先天就處於弱勢。事實上,國際兒童節的設立就是為了紀念發生在二戰期間一次著名的屠殺,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全世界對於保障兒童權利的重視。

  正因為和成人相比,兒童先天上就處於弱勢,他們才格外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可以想見,在今天這個屬於孩子的特殊日子裏,輿論照例會呼籲全社會一起來關愛孩子;商家照例會大打兒童牌,賺得盆滿缽滿;許多孩子照例會擁有一個難得的短暫的假期,他們多半會收到父母的禮物,發出快樂的尖叫。當然,也可能仍有許多家庭還在為孩子的小升初而焦慮,有的孩子(如多達5800萬的留守兒童)不僅得不到禮物,甚至還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度過屬於他們的節日──即便是兒童節,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快樂,都會成為故事的主角。

  如果説,只有到兒童節,我們才會想起對於孩子的關愛,那恐怕不是事實。舐犢之情,動物皆有,何況“萬物之靈”?問題只在於,我們不知如何表達我們對於孩子的愛,更不知如何把真切的愛化成合適的行動。魯迅先生在1919年就提出了“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嚴峻命題,不客氣地説,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我們中的許多人仍然不知道如何去為人父母。

  毫無疑問,今天的孩子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儘管仍有孩子還得為吃上熱氣騰騰的午餐而翹首以待,但大多數孩子可謂衣食無憂。而衣食無憂只是幸福生活的一個基本前提。吃不完的快餐、穿不完的新衣未必會讓孩子快樂。個中道理十分簡單,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是有情感、有思想、有意志、有尊嚴的獨立個體。自由、平等和開放的態度,應是所有親子關係的前提。孩子當然需要教育,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為孩子包辦一切而無視孩子的感受,也不意味著孩子永遠只能被父母耳提面命。

  印度詩人泰戈爾説得好:“孩子的眼睛裏找得到天堂。”童心是人性的本原,孩子的視角有時恰恰是我們看待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所缺乏的。對於家庭來説,成長的確從來就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父母每時每刻都會

熱詞:

  • 孩子
  • 留守兒童
  • 祈願
  • 天堂
  • 小升初
  • 男人節
  • 花錢買罪受
  • 兒童權利
  • 命題
  • 母系氏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