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將感興趣的事情做好"有多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0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19日晚,從全國33所中學選拔出的63名青少年學生齊聚南京大學,共赴南大11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諾貝爾獎之約”,與4位諾獎得主共進晚餐,並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諾貝爾獎得主對中學生説,關鍵是要“將感興趣的事情做好”。(《人民日報》5月23日)

  俗話説,“牛不喝水強按頭”,意思是説如果牛不喝水的話,就按住它的頭強行讓它喝。其實,牛要是不想喝水的時候,即便是強行按住它的頭它也不會喝的。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尤其是學生們,倘若缺少興趣的話,讀書也多半是東耳朵進、西耳朵出,效果肯定不太明顯,又哪談得上成功呢?

  話是這麼説,但是諾貝爾獎得主們可能不知道,在當前中國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環境下,學生們要“將感興趣的事情做好”有多難呢?

  首先,“將感興趣的事情做好”過不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一關。當前,很多家長卻往往又抱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一舉成名的幻想,走馬燈似的把孩子送進各種輔導班或競賽班。有的孩子確有某方面的興趣,但實際上有不少家長把自己的熱情當成孩子的興趣,甚至強迫培養孩子的興趣。結果是孩子輔導班結束後,也就成了某方面興趣喪失之時,即使有的孩子在某項科目中脫穎而出,但沒有了好奇心,又怎能奢望他們取得成就呢?

  其次,“將感興趣的事情做好”過不了學校升學率這一關。比如説讓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參加競賽本應是學生,尤其是特長生依據興趣味的自願行為,但現在參加競賽卻儼然成了一種組織嚴密的行政安排,學校動員所有能動員的力量,就像填鴨一樣,在參加競賽的名義下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期望學生能在競賽中脫穎而出,為學校爭光。在這種情況下,競賽的主體演變成了學校之間的競爭,學生則成了學校競爭的工具,學生的興趣也成了學校利益“犧牲品”,即使有個別孩子能在競賽中取得不錯的名次,沒有了興趣,又怎能奢望他們還能“可持續發展”呢?

  想想就可怕,家長們讓孩子趕場似的上輔導班,學校讓學生強化似的參加競賽班,其結果必然是扼殺他們的興趣——想一想,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整天泡在題海中會是什麼滋味?這不是扼殺興趣又是什麼?宋代理學大師程頤曾説過:“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一旦失去興趣,學習的動力之源就會枯竭,即使是一棵天才之苗也會枯萎的。

  當家長把對孩子的培養變成實現功利目的的手段時,所謂的培養就不再是培養;當學校把對學生的培養變成一種急功近利的活動時,那些對學生的所謂“培養”反而變成對學生的傷害,在筆者看來,這可能恰恰就是遲遲出不了諾貝爾獎的根本原因所在。看來,為了孩子,為了未來,我們必須改變觀念,拋棄急功近利的思想,讓孩子們能夠“將感興趣的事情做好”,唯有如此,我們才會培養出真正的人才,諾貝爾獎才不再遙遠!

熱詞:

  • 培養
  • 興趣
  • 學校
  • 家長
  • 犧牲品
  • 人民日報
  • 特長生
  • 可持續發展
  • 輔導班
  • 宋代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