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無區分的教育,最美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2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無區分是指教育對象的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讓每個適齡兒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並通過教育獲得個人的全面發展,這是義務教育發展的原動力,是人類之愛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文明社會通過法律加以鞏固和充實的一項政府行為。

  我國《義務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産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即使事實上社會各階層對教育需求是不同的,我們的義務教育也不能屈從於滿足不同階層的需求而有區分地對待不同群體的孩子。人們創造出義務教育這一種國家教育制度,並由此保障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和健康成長的空間,本質上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一種超越身份、地位、階層的教育之愛。只要是適齡兒童,只要是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我們的教師、學校都應該平等地對待之、教育之,使他們能夠成長、成人、成才。如果沒有充分明顯的理由,任何孩子都不應受到有差別的對待。在教師眼中,孩子們應該都是一張沒有背景的白紙,有待我們去描繪;是一片沒有污染的土地,有待我們去開墾;是一粒充滿希望的種子,有待我們呵護它發芽。對孩子們來説,接受義務教育已成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成長方式,教育工作者有責任關愛每一個兒童,使他們真正體驗到學校是生活和成長的家園。

  然而,無區分不排斥有區別。事實上有區別地對待不同的孩子,正是對教育對象平等對待的重要體現。因為畢竟個體差異是天然的、必然的,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我們無權以劃一的要求、統一的模板去“塑造”孩子的未來和成長。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求對存在差別的孩子實行差別對待。但這些區別,應以“無區分”為基礎,更不能用考試等機械的辦法加以劃分。

  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 陳峰

熱詞:

  • 教育對象
  • 教育獲得
  • 教育需求
  • 孩子
  • 適齡兒童
  • 因材施教
  • 義務教育法
  • 塑造
  • 教師
  • 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