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水質達不達標公眾有知情權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惠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1日起,我國將強制執行最新飲用水標準,新標准將與國際接軌,指標達到106項。然而,近日一則“全國普查自來水合格率僅50%”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對飲水安全的擔憂。儘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回應稱,根據2011年最新抽樣調查,我國自來水出廠水質達標率為83%,但這一籠統數據無法徹底消除公眾疑慮。

  水是生命之源,由於其不可替代性,因此水質合格與否,關係到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這幾年,公佈蔬菜等的高合格率似乎成了常態,比如去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表示,中國食品安全監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在國外的檢測合格率也在90%以上。合格率高固然可喜,這也是監管部門的成績。問題在於,僅有合格率公佈,為什麼沒有不合格率公佈呢?對不合格水廠秘而不宣,消費者何以知道安全隱患的存在,又何以實施監督呢?有人在微博上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吃了一百口沒毒的,一口有毒的就把命給丟了。”其實,食品安全也講“短板效應”,其安全性不是取決於90%的部分,而是取決於10%的部分。從這一點來説,自來水17%不合格,就不應成為秘密。詭異的是,對於産品安全,一方面在實施黑名單制度,另一方面相關監管部門卻對有關問題諱莫如深。比如之前,某地工商部門在公佈問題産品時,對企業用“某某”代替;而含鉻膠囊事件發生後,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公佈針對全省藥企的檢查結果,但是因為未公佈違規企業名單,市民買藥就只能靠“猜”。而在螺旋藻事件中,有關部門前後兩次不同的檢驗結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質疑。

  2008年和200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組織力量對全國4457個城鎮自來水廠進行了普查,其中城市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為58.2%。從抽檢的結果來看,還有相當一部分水廠的自來水並沒有達標。水質未達標,一方面不符合安全飲用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説明其價格“名不副實”,有欺詐消費者之嫌。更重要的是,沒有知情權就沒有監督權,公眾既無法據此做出判斷和選擇,也無法促進不達標水廠整改問題和提高水質。

  如果自來水不合格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那麼餘下的83%合格率也就毫無意義。水質不達標久拖不絕,根本原因在於某些部門的鴕鳥思維在作怪———忌憚于一些城市接受不了。這樣的做法,無視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導致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自然也無法樹立監管威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公佈那些自來水不合格的城市名單,不僅關乎群眾飲用水安全,更關乎監管的公信力。□堂吉偉德

熱詞:

  • 水質達標率
  • 公眾知情權
  • 短板效應
  • 監管部門
  • 監督權
  • 建設部
  • 水質監測
  • 城市供水
  • 水廠
  •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