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苗蘇:CPI漲幅降至3.4% 中國負利率終於艱難轉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統計局週五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漲3.4%,低於3月份的同比升幅3.6%。雖然升幅僅減少了0.2個百分點,但是中國實際利率水平卻由此從負值轉為正值。當前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是3.50%,比4月份的CPI同比升幅高出了0.1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中國實際利率水平第二次由負值轉為正值(第一次是今年2月份)。

  回顧以往的數據,我們會發現在過去10年裏中國大部分時間實際利率水平都為負值。從歷史上看,在1990年9月-2012年4月這248個月中,約有86個月出現了負利率現象,分別是1992年12月─1995年11月、2003年11月─2005年3月(不包括2005年1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不包括2007年1月)、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和2012年3月。事實上,從2000年至今,中國僅出現三次實際利率由負轉正現象,分別是在2005年4月、2008年12月和2012年2月。

  中國經濟在如此長時間內出現負利率狀態是一個十分讓人困惑的現象,尤其在通貨膨脹沒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堅持負利率政策就更加令人不解。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長久的負利率現象?換句話説中國為什麼如此難擺脫負利率狀態?

  利率作為一種金融市場的分配機制具有兩個最基本的功能,一是擔當分配金融稀缺資本的標準,通過利率機制能夠把稀缺的資本分配到經濟效率更高的地方。二是誘導居民將剩餘資金用於貸款市場作投資之用,即民眾的儲蓄增加。只要市場利率為正值(利率高於同期通貨膨脹率),利率機制就能正常發揮上述兩項基本功能。

  當通貨膨脹率超過相同時期內存貸款利率時,就出現了負利率。在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真實利率幾乎不可能出現負值,因為如果利率為負值,居民儲蓄就會紛紛流出銀行存款體系,另外尋找讓個人財富不貶值的地方。長期的負利率會産生兩個嚴重後果:一是財富轉移,將儲戶的財富轉移給信貸接受者;二是製造虛假繁榮,大量儲蓄存款從金融機構流出投向房地産、貴金屬或其他投資投機領域實現資産保值增值。

  實際利率由負轉正意味著儲戶的銀行存款不再繼續“縮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已經走出了“負利率”時代。考慮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通脹控制目標是4%,未來幾個月內實際利率維持正值的前景仍不容樂觀。

  (來源:中國經濟網)

熱詞:

  • 負利率
  • CPI
  • 漲幅
  • 實際利率
  • 負值
  • 轉正
  • 2005年
  • 2008年
  • 通貨膨脹率
  • 財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