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金融市場須有創新性突破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6日 14: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融資》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際融資》記者 李路陽 劉玉

  黃澤民委員是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對世界經濟、國際金融與國際貨幣經濟學研究深入,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有獨到的見解,十年來,他在“兩會”期間提交的數十個提案中,有多個被政府有關部門採納,比如:建議國務院相關部門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建議儘快推出股指期貨、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發展,建議儘快建立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以及關於適時推出國債期貨的提案等。在今年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他又提交了四個金融方面的提案。在接受《國際融資》記者獨家專訪時,針對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面臨的若干現實問題,他建議:

  監管層應考慮解除對證券公司過於嚴格的管制,推廣對券商業務監管的備案制度,推進中國證券公司金融産品創新業務;

  由政府高層主導,社會保障、財稅、金融監管、發展規劃等多部委從制度層面、政策層面、操作層面共同推進養老金入市;

  創建環形清算借貸系統,在銀行貸款、民間借貸和股權融資等傳統融資方法之外,為中小企業融資尋找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創新服務模式和長效機制;

  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必須儘快推出利率衍生品,優先發展國債期貨,建立包括發行市場、交易市場和利率風險管理市場的債券市場

  為券商鬆綁,加快資本市場金融産品的開發

  記者:黃委員,中國資本市場的表現尚不如陷入金融危機中的美國市場表現,作為國際金融資深專家,您對中國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的現狀怎麼看?監管對策有哪些?

  黃澤民: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在監管方面較為嚴格,從市場參與主體的證券公司經營情況來看,申請開展新業務時面臨著監管層大量審批要求,而審批制的時效性較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券商業務創新的能力,從而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另外,企業IPO雖然經過了嚴格的審批制度,但是,IPO過程卻充滿了謊言。舉個例子,招股説明書當中,作為保薦人,券商要對這家擬上市公司的未來做一個預判,比如第二年、第三年的收入是多少。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公司上市兩三年後,公司業績大幅度偏離了這個預判。對此,保薦人和上市公司都可以説這是風險,不是他故意説謊,但事實上,肯定是他判斷錯誤。至於判斷錯誤的原因,是主觀故意撒謊、欺騙投資者?還是因為你的水平很低?或者是其他意外風險造成的?保薦人和上市公司不承擔説謊的責任,監管機構也不追究。但我認為,證監會對此是可以有監管對策的。比如説,券商從上市公司獲得1000萬的發行費用,但只能先拿走30%,其餘剩下的70%的發行費用必須存入證監會指定的賬戶裏,三年後,如果該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與券商當初的預判基本相符,在允許偏離預判10%的前提下,券商可以把剩餘的發行費全部拿走,如果上市公司經營狀況低於當初預判的10%,那麼,證監會就可以懲罰性地扣券商的這筆錢,並且,證監會有權要求保薦人對自己在招股説明書當中的預判承擔連帶責任。而現在的情況是,由於證監會監管不力,或者説是容忍了這樣的謊言存在,導致招股説明書的預判謊言氾濫。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行制度必須要改革。中國現在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多層次,無論是中小板還是創業板,都是按主板的做法操作,唯一的區別僅僅是規模大小上的區別。

  還有,按監管規定,上市公司擬上市時,至少需要有20家機構投資者參與報價,現在的問題是,投資銀行和上市公司合謀,然後投資銀行又去和其他機構投資者串謀,串通其他機構投資者來報價,抬高股價,這是明顯違反《證券法》的行為。這種事情監管起來其實並不難,只要調查一下電話記錄就會很容易搞清楚。

  如果誰説IPO不要審批,可以改成備案制,那是荒唐!可以不可以搞備案制?可以,但是要到三板去。證監會要搞三板的話,就要快搞。這樣一來,三板的優秀企業可以申請升到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來,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不能達標的企業、就退回到三板去。而且,我認為,各地都可以搞三板,退市的時候,誰家孩子誰家抱,退到各自櫃臺交易市場。

  其實,解決這些問題都不複雜,關鍵問題是因為涉及到利益而下不了手。

  記者:不少上市公司多年不分紅,這幾年來,不少專家、媒體都在呼籲證監會採取措施,但這似乎並不能喚醒這些上市公司對股民應該擔當的責任,這也傷害了股民投資股市的積極性,對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黃澤民:我認為,證監會對此應該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光靠喊話是沒用的。我認為,我們中國這個資本市場,最需要受教育的,一是機構投資者,二是上市公司,三是地方官員,還有就是證監會的官員。像上市銀行等所謂藍籌股,為什麼市盈率這麼低?很多上市銀行股價才幾塊錢,而一般正常情況下,境外銀行的市盈率都在十二三倍!比如,2011年恒生銀行的市盈率大概在15倍左右,為什麼?因為它在香港上市十幾年來,每年賺錢、每年分紅,而且每年分四次紅,盈利的80%都分給了股東。如果我們的上市銀行能這樣做,股價馬上能翻一番。這個市場沒有傻瓜,只有利用權勢愚弄聰明人的狡詐之徒。

  記者:您在今年提交給全國政協的提案中談到,在企業融資的傳統市場功能面臨萎縮的困境下,加快券商的創新業務發展,可以為企業提供新的融資途徑,監管層應考慮解除對券商過於嚴格的管制,推廣對券商業務監管的備案制度。您在建議中説,如果證券公司能夠實質擴大經營業務範圍,增加從事金融産品經營的種類的話,則可以將金融産品的開發設立改為備案制,進而有效地提高證券公司盈利的穩定性。您能否具體地談一下券商擺脫低迷的路徑?

  黃澤民:鋻於境外資本市場的發展經驗和中國資本市場的具體情況,我建議,中國證券公司金融産品創新業務可以從近期、中期、長期三個階段考慮。近期可以推出的金融産品包括:與商品挂鉤的諸如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煤炭等金融衍生産品,與黃金、玉石、珠寶、名錶、首飾等貴重商品挂鉤的金融衍生産品以及通過放寬券商參與PE投資的限制,豐富PE投資産品種類。

  我認為,重要的大宗商品對於經濟結構偏重投資的中國是非常有價值的,由於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進程還沒有結束,基礎設施建設仍有發展空間,因此,爭取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通過增加在中國境內交易所上市的大宗商品期權、期貨、遠期交易等品種,吸引國際資金進入該領域,對於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信託産品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與貴金屬等貴重商品挂鉤的金融衍生産品,儘管如此,證券公司仍可開發證券化的産品,以標準化份額的方式來參與這類市場活動,從而增加這類市場的流動性,並形成券商新的業務領域。

  我認為,有必要放寬券商參與PE投資的限制,豐富PE投資産品種類。PE投資本身是一種鼓勵資金流向中小企業、創業企業的融資方式,有利於經濟轉型和升級,由於券商多年業務經營的積累,對各行業較為了解,因此,券商參與PE投資會産生示範作用。而目前被人們質疑的保薦+直投模式並不是因為券商參與直投業務本身有問題,而是股市一、二級市場定價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市場定價差距問題未來將隨著股票供應增加、發行制度改革得到解決。

  記者:您建議中期可推出的金融産品創新有哪些呢?

  黃澤民:一個是開發推廣資産證券化産品,主要對象包括房地産按揭貸款、供應鏈貸款、融資平臺貸款等銀行貸款。中國國內這部分産品的嘗試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停滯不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國銀行體系的資産規模已超過100萬億元了!過高的系統性風險集中在銀行體系內,這就需要資産證券化業務來分散風險,券商開展這類業務,既可以帶來新的收入,又能夠創造一個新的證券産品市場,豐富金融市場體系。

  另一個是鼓勵券商發展並購重組業務,發行並購重組資産管理産品,募集社會資金投向企業並購,這有助於在證券市場上優化配置金融資源,在經濟週期的不同階段,引導資金流向符合産業結構發展趨勢的領域,滿足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

  記者:根據您的研究,作為梯次漸進的長期目標,中國證券市場應該推出哪些金融産品?

  黃澤民:一方面要逐步構建利率期權、期貨、遠期産品體系。由於中國的利率市場化程度較低,央行的定價權較高,銀行以貸款規模為計劃目標,而貸款利率變動來自於市場對貸款的需求程度,存款利率則按法定利率執行,因此,推出利率期權、期貨、遠期等産品,可以增加市場的定價權,有助於未來推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構建規模較大的高收益債券市場。高收益債券就是人們通常説的垃圾債券,最早起源於美國,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存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垃圾債券主要是一些小型公司為了開拓業務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到了20世紀80年代,垃圾債券在美國風行一時,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美國産業出現了大規模調整與重組,産生了大量的更新、並購資金需求。由於美國當時的股市和銀行系統難以滿足這一需求,因此催生了規模較大的高收益債券市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目前也處於産業升級階段,新興産業仍在萌芽,傳統産業已經遇到了發展瓶頸,而高收益債券市場是有助於解決這一階段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另外,從長期來看,包括上市公司IPO在內的大多資本市場的産品供給都可以試行備案制度。

  我認為,當前中國證券公司較為單一的業務種類已不能適應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如果證券監管部門能夠有步驟地引導構建金融創新産品體系,將極大地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公司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做大做強。因此,放鬆管制,實行備案制,加快證券期貨金融産品創新步伐,對於中國資本市場下一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

  養老金入市,必須保證股市與養老保障共贏

  記者:最近一段時間,關於養老金入市問題被關注度很高,這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期盼,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養老金入市能否承擔起養老保障的種種擔憂。和境外成熟的資本市場相比,中國的資本市場只能用一個字形容:差!和境外的養老保障體系相比,我們是一步和百步的差距。過不了幾年,中國將步入老齡化社會,我們的養老金體系是否能夠持續支撐越來越龐大的老齡群體,這是一個不能回避也無法回避的問題。您在本次全國政協會上專門就此提交了一個提案,能否談談您的研究與思考?

  黃澤民:中國資本市場經過20餘年的發展,跟自己比,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成熟市場經濟相比,在市場功能發揮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是市場波動劇烈、投機氣氛濃厚最為人所詬病。而中國養老金體系多年來的運行也不盡如意,尤其在投資收益方面與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從而影響了其社會保障作用的發揮。國際經驗表明,養老金等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穩定的沉澱式基礎力量,因此,解放思想,推動養老金入市,是實現中國資本市場和社會保障事業協調發展的的重要舉措。

  記者:根據您的研究,目前,中國養老金運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黃澤民:中國實行的是基本養老、企業年金與商業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金制度框架,隨著2011年新醫保在全國全面推開,預計到2012年以後,中國基本養老保險能基本實現全覆蓋。從2010年的規模看,基本養老保險相比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而言,佔整個養老體系的絕對多數。2010年三者積累的累計資金額分別為1.53萬億元(據戴相龍在公開演講中指出2011年累計額在1.8萬億元左右)、2809億元和1215億元。中國養老金制度建設的初期,它為國有企業改革脫困、安置下崗工人和推進市場經濟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整個養老體系的不斷完善對中國實施的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和刺激消費等政策大有裨益。從長遠來看,對未來老齡社會養老保障一系列難題做系統性制度安排顯得尤為緊迫。

  目前,中國養老金運行存在兩個主要問題,第一個是支付缺口的問題。中國養老金制度最早主要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始建於1997年,實行的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雙賬戶”結構。根據初期設想,社會統籌賬戶保證現收現付,收支相抵,而個人賬戶收入不斷滾存,為目前在職人員今後退休提供養老保障。但由於在制度建立初期,統籌賬戶難以實現現收現付、形成養老金收支缺口而大量佔用個人賬戶金額,導致個人賬戶虧空,這一塊的規模(沿用前幾年的數據)達到1.3萬億元以上。儘管有13個省市啟動了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並有一定效果,但實賬規模也只有2079億元。因此,存量方面,個人賬戶的歷史缺口面臨巨大的做實壓力。即便存量的缺口規模能夠穩定,但部分省市年度難以實現收支相抵,如上海等先行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城市,當期就收不抵支,財政補貼壓力巨大,2008~2010年每年在這一塊的補貼額度超過100億元。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2010年若剔除1954億元的財政補貼,上海、江蘇、湖北、湖南等14個省份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徵繳收入收不抵支,缺口高達679億元。它們都是制度贍養率較高的地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達到64.61%的最高制度贍養率,其次是黑龍江(61.6%)、上海(59.66%)。從目前中國在職勞動人口及養老金領取狀況來看,未來的10年、20年甚至30年,中國養老金缺口都將持續存在,養老金收支缺口決定著養老金制度可持續性建設面臨巨大挑戰。

  第二個是投資收益的問題。中國目前累計結余的1.8萬億元的基本養老金由分散在各地的2000多個統籌單位管理,其投資集中在銀行存款、國債等固定收益品種,投資面臨通脹帶來的“負利率”風險。按一年期利率計息,近10年平均存款收益率2.88%,而近幾年CPI數據3%~6%,實際資産價格和生活成本的上升遠甚于表面上的CPI數據,養老金的貶值問題非常明顯。更有甚者,不少省市將養老金餘額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在,造成收益率下降,據測算,自1997~2010年,這一塊的機會損失達6000億元。

  記者:面對這一嚴峻局面,要想在保證流動性和安全性前提下,適當提高養老金投資管理的收益率,未來的壓力怎樣?

  黃澤民:一方面,長期來看,物價上升具有剛性,通貨膨脹帶來生活成本上升與實際投資收益率低下導致的本金相對縮水的矛盾長期存在;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社會整體贍養比上升,退休人員不斷增加,養老金收支缺口壓力加大,同時,新農保快速滲透、資金積累餘額快速上升,為應對將來快速上升的支付,養老金面臨著越來越強的投資需求。我認為,化解未來養老金面臨的保值增值壓力,核心是適當提高養老金的投資收益率。近幾年,中國社保基金入市的做法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通過委託專門的投資管理機構,積極參與股市、債市,社保基金十年來平均投資總體收益率是9.17%,跑贏CPI,基本做到了基金的保值增值。

  記者:您認為,美國養老金入市的經驗是否值得我們借鑒?能否具體介紹一下,特別是美國養老金入市後産生的積極效應。

  黃澤民:是的。美國養老金入市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美國養老金體系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全國統籌的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第二部分是僱主發起設立的私人養老金,它包括401(K)為代表的DC計劃,還有傳統的DB計劃;第三部分是家庭個人開設的個人退休賬戶或購買的商業保險,以及用於養老的住房、儲蓄或投資等計劃。其中,第二、三部分在美國人養老保障中超過60%,而DC型養老計劃和個人退休賬戶構成了美國私人養老體系的兩大支柱,而401(K)計劃又構成了企業DC型養老金計劃的絕對主體。截至2009年底,美國養老資産規模達到16.1萬億美元。其中,個人退休賬戶和DC型計劃的資産規模最大,分別為4.3萬億和4.1萬億美元,佔美國養老資産總規模的比重分別為26.5%和25.5%。在DC型養老計劃中,401(K)資産規模為2.8萬億美元,佔比67.1%;403(b)、457計劃等其它DC型計劃的資産規模為1.3萬億美元。

  美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自創立以來一直堅持不入市政策,並規定當年收支結余只能投資財政部特別發行的國債。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設立的以401(K)為代表的美國私人養老金則可以進入股市進行投資,投資重點是共同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佔比達50%,但股票投資一般不超過20%。從它的運行軌跡來看,401(K)計劃的成功和美國股市的發展相互促進,互為因果,成為資本市場沉澱式的穩定基礎力量。一方面,資本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不僅直接推動了401(K)計劃資産規模的持續擴張,還間接地起到普及投資者教育、提高養老金計劃參與率的作用。1980~2010年,美國標普500股票指數的年均收益率為9.7%,遠遠戰勝通脹指數。由此可見,資本市場保值增值的效果顯著,401(K)資産規模與美國標普500指數的相關性高達0.73。美國很多家庭首次接觸資本市場就是從養老金投資開始的。另一方面,養老金撐起共同基金業的半邊天,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穩定的基石。由於資金的長期性和配置的穩定性,美國股市在歷次危機中都能屹立不倒,並在危機後迅速恢復。始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國股市能從中持續恢復以及經濟復蘇強于多數國家,除了整個金融體系對經濟的調節功能外,不能不説有養老金穩定股市的作用在裏面。

  記者:關於養老金入市問題,眾説不一,有反對聲音,也有贊同聲音,您對推動中國養老金入市有怎樣的政策建議?

  黃澤民:我在提案中提了四點建議。首先,要儘快形成中國養老金入市共識。此前,養老金入市在各界也喊了很多年,但多數時候都是股市二級市場投資者在跌得無法承受的時候希望政策層面救市時的短期看法,這種看法寄予其平準基金屬性,本質上違背了養老金自身資金屬性和對盈利的要求。當前,各方要從中國養老金可持續性建設上、從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上達成系統共識,由政府高層主導,社會保障、財稅、金融監管、發展規劃等多部委從制度層面、政策層面、操作層面共同推進養老金入市。

  第二,大力完善資本市場的多重舉措。養老金入市要和股市建設統籌起來,要加強股市的基礎制度設施建設。具體説來,一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把上市關、嚴格退市制度,形成上市公司能進能出的良性循環;二要建立良好的上市公司分紅文化,強化現金分紅,目前四大銀行按35%的現金分紅可提供約5%的股息率,但整個A股現金分紅股息率在2%左右,整體偏低。三要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提倡公平交易;四要改革一、二級市場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局面,建立投資主導而非融資主導的市場文化;五要大力發展包括基金、保險、QFII、養老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

  第三,建立高效的養老金投資管理體系。養老金入市的管理機構,目前大體有三種方案在討論:委託統一的機構操作、分散操作以及分散與適當比例的統一機構操作。

  委託統一的機構操作的思路是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金投資管理機構,統籌各省市經辦機構的地方養老資金,並成立專業的投資管理隊伍進行投資運營並承擔保值增值責任。具體可參照社保基金的入市流程和相關成熟經驗,建立內部風控、投資決策等制度,合理確定資産配置比例,力爭在流動性和安全性基礎上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我認為,在試點初期,可以省、市為基本單位分散操作,當時機成熟時,再考慮將適當比例的養老金委託統一機構操作。

  第四,慎重選擇入市時機。目前中國基本養老金結余規模在1.8萬億元左右,社會統籌賬戶結余1.33萬億元,由於在設計上屬於“現收現付”,無法滿足長期穩定投資的需求,進入股市進行長期投資的可能性較小。個人賬戶記賬額高達1.96萬億元,但其中大多數資金都已被挪用於發放當期養老金或彌補財政虧空而形成空賬戶,推測下來,個人賬戶這一塊結余可能在5000億~6000億元,但管理分散于各地,需要集中上收,這其中涉及各地方政府財政方面的問題,短期內成行恐怕會有麻煩。因此,首批入市資金可選擇已做實個人賬戶的13個省份的2039億元(2010年數據),入市比例可設定為30%左右。

  從時機上看,養老金入市宜早。一方面,目前中國股市整體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域,不少行業公司具有較好的成長前景和投資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分批進入,在實踐中完善操作流程並提升投資管理水平,將有利於實現養老金的平穩入市,避免市場風險。

  短期來看,養老金入市對低迷的二級市場提振投資信心具有重大作用,儘管先期入市規模有限,但信號作用無疑更重要。而對養老金制度本身而言,隨著養老金的入市,中國養老金制度將從提高參保比率、提高覆蓋人群等做增量的階段,逐步向提高保值能力和提高給付能力等精細化管理階段轉變。

  長期來看,解放思想,推動養老金入市,是實現中國資本市場和社會保障事業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理應得到包括管理層在內的所有各方高度重視,從而儘快形成共識,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關於養老金入市,我要強調的是,第一,養老金要有整體安全保證;第二,中國的股票市場要有外部的力量來推動,由養老金來促進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給股票市場一個巨大的壓力,實現養老金增值、保值與股票市場共贏的局面。而且,如果養老金入市,就可以對股票市場的制度行使其批評權、建議權,可以對證監會的行為進行監督,可以促進股市健康發展。

  創建環形清算借貸系統,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新出路

  記者:這麼多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始終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儘管近兩年全國陸續成立了不少小額貸款公司,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佈的信息,2011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283家,村鎮銀行726家,但是,中小企業融資難,仍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您在關於克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提案中指出:2010年,中國實行放賬賒銷的企業達87.6%,中小企業平均應收賬款週轉週期99天,平均存貨週轉週期126天,兩者之和長達225天,連環欠債現象很普遍,企業的呆壞賬率居高不下,貨款回籠困難是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民間高利貸發展的主要根源。您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除了企業之間的活動誠信度不高等大環境因素外,還有什麼致命原因?您的建議是什麼?

  黃澤民:我認為,在中國的商業銀行與民間借貸之間存在著一個為中小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斷層,這是一個十分具體而致命的原因。所以,急需在銀行貸款、民間借貸和股權融資等傳統融資方法之外,尋找到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創新服務模式和長效機制。這也是我下面要談的創建《環形清算借貸系統》的意義。

  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以互聯網為載體、由商務運營商、採購商、供應商、物流服務商、銀行服務商、保險服務商和通信服務商等互聯融合的具有封閉性、自償性、可控性、高效性和連續性的“環形清算借貸系統”,從而提高中小企業資金的週轉率,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在這個“環形清算借貸系統”中,不再以企業的固定資産多少和企業規模大小作為融資信用的主要依據,而是以企業的商品銷售和商業信用作為融資信用的主要依據,為中小微型企業提供一種最便利、快捷的融資機制。

  記者:您能否詳細描述一下這個“環形清算借貸系統”的主要突破性特點?

  黃澤民:第一,是它在金融技術系統上的創新突破。這個系統採用網絡註冊、網絡交割、網絡保理、網絡結算、網絡保險、網絡監管等全網絡化的技術方案,破除傳統銀行複雜化、人為化的服務模式,實現由計算機系統控制的服務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實現金融服務的便利化和公平化。

  第二,是它在金融服務模式上的創新突破。它改變了傳統的一貸一審、一單一核的業務方式和“點對點”的被動服務模式,採用 “點對面”、集中化、連續化構成的主動服務模式,大幅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顯著降低金融服務成本。

  第三,是它在金融經營機制上的創新突破。它可以通過保理買斷、結構重組、打包保險等多重信用增級技術和實施“應收貨款資産證券化經營”等創新方法,使小微型企業的小額、零散的應收貨款轉變為在票據市場上流通的資産,使信用等級不高的中小微型企業通過應收貨款轉讓獲得快捷的融資機會,提高流動資金的週轉速度。

  第四,是它對金融業立體化服務的創新突破。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這個“環形清算借貸系統”,批量開發中小企業客戶,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結算和多種融資服務等方面增加中間服務收入,並實現融資風險的轉移。

  記者:“環形清算借貸系統”這種融資模式的主要優點是什麼?

  黃澤民:首先,只要會員企業實現真實的商品交易、交割,就可以得到商務運營商快捷、連環、無追索權的應收賬款保理服務,可在48小時內把80%的貨款匯付到供應商的賬戶,使企業的資金週轉效率提高30倍以上。

  其次,由於該系統可買斷應收賬款,這樣一來,能使企業避免壞賬損失,節省收賬等成本,解除經營的後顧之憂,保障生産流動資金供給。

  第三,由於該系統貨款快速、持續回籠到企業賬戶,能減少銀行貸款風險,提高對企業的資信評級,使貸款難變為貸款易。

  第四,合作的採購商因其供貨商而可以自動獲得應收貨款買斷保理融資資格,不僅提高了採購商的美譽度和競爭力,還可以得到相應的貨款延付期,減輕支付壓力,節省財務成本,消除與供應商的結算摩擦。

  記者:這個“環形清算借貸系統”的風險在哪兒?有什麼應對措施嗎?

  黃澤民:貨款環節可能存在比較大的風險,企業將商品交給上遊,而貨款是從運營商那裏拿的,假使上遊企業不把貨款給運營商,就存在風險了。如果進入“環形清算借貸系統”,中小企業把貨給上家,就能從“環形清算借貸系統”這裡拿到應收賬款,這是前提條件,但即使是這樣也不能保證應收賬款100%能回款。應對貸款風險的對策有三個:第一,把買斷的小額、零散應收貨款資産集中起來,組合成巨大的“保險資産包”,再發包給保險機構,通過把呆壞賬風險外包的方法來保障項目的安全運營。保險公司因為保了上千家上萬家,即便有一家出現還貸風險,保險公司照樣還是有錢賺的。第二,採用與銀行結盟合作的方式,發行“應收賬款保理挂鉤債券”等創新金融工具,從而把資金保障服務進行外包。第三,採用開放式的經營模式與銀行、IT等機構結盟合作,把結算管理、系統運行維護等業務外包,以降低運營風險並提高經營效率。(攝影 王南海)

熱詞:

  • 養老金入市
  • 應收賬款保理
  • 商品期權
  • 保險資産
  • 股票型基金
  • 股票供應
  • 國債期貨
  • 金融市場體系
  • 資本市場
  • 券商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