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對侵害個人信息犯罪要零容忍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針對日益猖獗的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近日,我國首次開展大規模集中行動進行嚴厲打擊。短短一週時間內,抓獲犯罪嫌疑人1936名,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024起。

  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進行牟利,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公安機關此次專項行動打出了聲勢,贏得了群眾的掌聲。但這也讓人看到,當前非法竊取公民信息的犯罪行為猖獗,保護公民信息安全的形勢嚴峻。

  進入信息時代,公民個人信息受侵害的風險不斷增加。在日常消費、公共事務等活動中,公民使用個人信息的頻次越來越多,遭到洩露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新華網報道顯示,北京查獲的一對普通夫婦,竟然掌握了上千萬條有效個人信息,並借此坐地生財。而非法倒賣個人信息,甚至拿個人信息進行詐騙的案件更是頻頻發生,涉案金額從幾千元、數萬元乃至數百萬元不等,著實令人咋舌。

  眼下,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面臨雙重窘境:一方面,許多盜取個人信息的不法分子花樣翻新,有的已經開始公司化經營,且行事隱蔽,地下網絡大得驚人;另一方面,不少公眾對個人信息被竊渾然不覺,對其嚴重危害認識不足、防範乏力。司法部門從查處的案件中還發現,學校、銀行、醫院、工商、稅務、網站和電信運營商等擁有合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權利的部門,也成為公民個人信息主要的“泄密者”。

  這些都警示我們,必須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個人信息安全、支持嚴打違法犯罪的社會共識,才能有效遏制非法侵害公民信息的行為。

  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必須通過法律手段,對惡意侵害行為保持高壓態勢。我國《刑法》明確界定,“通過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是犯罪行為。國家機關、金融等機構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職工作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的行為,應受法律懲處。要善於使用法律的利劍,震懾不法分子的投機行為。此外,還應加強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監管、協同作戰。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管理和服務的工信、工商、司法、民政、航空、稅務等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完善溝通合作的體制機制,真正形成齊抓共管、層層把關的合力和效力。為防止“都不管”造成監管的漏洞,對那些尸位素餐、推諉應付者,必須加大問責力度,促使其端正認識,真正履行職責,當好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守門人”。

  公民信息安全關乎社會福祉、個人權益,對侵犯這些權益的犯罪行為必須零容忍。惟有如此,才能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産安全,弘揚社會正氣,為構建法治社會、誠信社會與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熱詞:

  • 個人信息
  • 侵害行為
  • 信息安全
  • 守門人
  • 刑法
  • 公民
  • 抓獲
  • 體制機制
  • 效力
  • 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