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公考“崗位匹配度”誰説了算?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青海監管局公開招錄公務員中,黃紅、岳太杉、郭華東3人在通過了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考試、面試和體檢後,卻因“性格內向”、“ 協調能力弱”、“年齡太小、工作時間太短”等“崗位匹配度不夠”的原因,分別被取消錄用。(5月10日,《中國青年報》)

  “崗位匹配度”是很專業的名詞,在百度中都找不到具體的名詞解釋,用它來作為公務員錄用的最終認定標準,的確可謂是一著“妙招”:“反正你不懂,我説不匹配就不匹配。”這樣,為應對即將出現的輿論熱潮,打下一個堅實的“伏筆”。

  公務員考試已被喻為中國的“第一考”,是群眾眼中最硬的“政治品牌”,人們看中它、熱捧它、追逐它,除了可以通過公考取得“鐵飯碗”外,更在於這種方式制度公正、過程公開、競爭公平、結果公信。

  公正是公考的生命線,筆試、面試、體檢都能用分值和統一標準給出公正的評判,而“崗位匹配度”這個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卻是靠人的主觀評判,匹配與不匹配都由考察者“自由裁量”,這種裁量無標準、無刻度、無標尺,是典型的“説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把“崗位匹配度”作為人材選拔的標準本無可厚非,不少企業和單位都在使用,但使用這個標準有一個前置條件,那就是對將要使用的人選相當熟悉、十分了解,或者是在具體工作中通過長期的比選、觀察和考察,對每位競爭者家底、能力、素養、潛質有一個較為全面的分析,“匹配與否”是在信息對稱的條件下作出的判斷,有其科學性、適用性。

  但在考錄公務員中將“崗位匹配度”作為最終認定標準,則顯然有失偏頗。因為,考察方在進行考察前,對競爭人選的現實表現、特長能力、個性特徵、發展潛力等崗位匹配因素,本是一無所知的,僅通過一次例行考察就給出判斷結果,很是讓“上的人不清不楚,下的人不明不白”,極不嚴謹,很難服眾。

  雖然,每個用人單位都希望通過公務員考錄工作,選到素質好、能力強、適應快的工作人員,但不能把公正視為無物,把公招當作兒戲,想當然地加入考錄標準,翻新式地推出考錄新招,更不能在公考中揣私貨、動私心、謀私利。

  當前,公眾急需知道“性格內向”被取消錄用的前因後果,其中有無“貓膩”、是否夾帶“私貨”,都需要一個公正結果,否則,各種猜測和假想、謾罵與攻擊會迅速紅遍網絡。在這個時候,青海保監局及主管這次公務員招錄的上級部門,不能失聲遁形。

熱詞:

  • 公考
  • 崗位
  • 崗位匹配度
  • 貓膩
  • 伏筆
  • 妙招
  • 自由裁量
  • 性格內向
  • 面試
  •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