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冒牌保障房"背後的現實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些地方保障房建設進程緩慢,並存在以舊充新,以企事業單位宿舍樓充當保障房等情況。不只武漢,珠海、東莞等都有將宿舍樓“貼牌”為保障房的情況。(新京報5月9日)

  保障房建設是民生工程,本應成為各地政府大抓特抓的工作重點,可現實語境下,保障房建設卻舉步維艱,個中原因耐人尋味。武漢等地將宿舍樓“貼牌”搖身一變成為保障房,這種以舊充新之舉儘管荒唐,可如果真的能滿足低收入人群的保障需求,倒也不失為緩解保障房供需矛盾的一個思路。

  相比于新建,“狸貓換太子式”的以舊充新在保障效果上肯定會差一個檔次,但有保障房總比沒有要好。渣打銀行的一份調研報告認為,國內真正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這樣就意味著,保障房這一宏觀政策在執行中被大打折扣。“以舊充新”即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一個典型體現。

  5年建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末,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這是中國住房保障的美好願景。保障的歸保障,市場的歸市場,“兩條腿走路”的設想應該説符合中國住房保障的現狀。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要想實現這樣的願景卻任重道遠。相比于商品房建設,保障房建設應該説明顯處於“養子地位”。儘管是民生工程,可地方政府建設的熱情並不高。一方面,保障房建設儘管有政績但卻無利可圖。同樣的地塊,賣給開發商建商品房和用來建保障房,其利益相差之大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另一方面,開發商對保障房建設並不感冒。萬科總裁鬱亮2011年曾表示,公司已經開始建設300多萬平米的保障房的利潤率只有2%。而開發商在一個一般性住宅開發項目上的利潤率在30%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保障房建設遭遇冷遇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保障房與商品房其實是一個競爭的關係。無論是對於政府還是開發商而言,都不希望保障房成為打壓房價、阻礙房地産市場發展的一條鯰魚。正因如此,對於保障房建設才會出現能拖就拖,能不建就不建的現象。在這樣的現實語境下,要想推進保障房建設又談何容易?所以出現“以舊充新”的保障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冒牌保障房”總比沒有保障房要好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以舊充新”之舉值得鼓勵。一方面是中低收入人群對住房的渴望;另一方面卻是保障房建設遭遇停擺。出現這種矛盾責任肯定不在保障房的需求者,而在於負責保障房建設的政府部門。如何推進保障房建設,如何擺正對保障房的認識,應成為各地政府認真思考的問題。天天高喊保障房,可老百姓卻遲遲住不上保障房,即使住上了保障房,可卻質量不過關,問題不斷,這與民生工程的本意相差甚遠。

熱詞:

  • 房建設
  • 打壓房價
  • 現實語境
  • 現實困境
  • 貼牌
  • 以舊充新
  • 開發商
  • 商品房
  • 住房保障
  • 萬科